伴随着股价的跌跌不休,今年以来老白干酒的股东和高管们也纷纷减持。
文/每日财报 杜康
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还在继续,分化也愈加明显,头部酒企凭借品牌、渠道等优势逆势增长,但二三线和地方性酒企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当下河北白酒龙头老白干酒就处于这种“不好过”的发展境遇。据其4月底发布的年报显示,2024年老白干酒营收增速骤降至1.91%,创下近四年新低,同时也未完成去年初制定的57.8亿元的目标。
年度净利润尽管同比增长了18.19%至7.87亿元,但这一亮眼数据更多依赖“降本增效”的财务操作。数据显示,2024年老白干酒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1.12%,管理费用减少6.15%。同时,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32.63%,与净利润增长严重背离,暴露盈利质量隐患。
对此,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就曾指出,这种“增收不增现”的现象,反映出企业市场扩张动能不足,过度依赖成本压缩难以持续。
省外扩张困难,省内龙头地位不保
老白干酒在寻求全国化发展的征途中,似乎陷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收购依赖”怪圈。它曾通过并购丰联酒业,将武陵酒(湖南)、文王贡酒(安徽)等知名品牌纳入麾下,这些品牌虽然在各自的区域市场内尚能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如武陵酒在2024年实现了10.99亿元的营收,毛利率更是高达81.06%,但老白干酒的嫡系品牌——衡水老白干,在省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却迟迟未能突破5%的瓶颈。
可以说,这种“以地方品牌攻地方市场”的作战策略,虽然看似巧妙,实则暗藏隐忧。它不仅导致了资源的分散与浪费,还难以形成有效的品牌协同效应。从2024年湖南地区经销商数量的锐减便可见一斑。数据显示,2024年老白干酒在湖南地区的经销商锐减了230家,这一数据无疑为老白干酒的省外扩张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为严峻的是,老白干酒在河北省这一大本营市场的表现也并未如预期般强势。尽管河北市场为其贡献了高达58.54%的营收,但增速却已降至2.61%,这一数字无疑透露出老白干酒在本土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每日财报》注意到,近年来河北市场竞争几乎白热化,省内酒企可谓王对王。地处冀南的丛台酒深耕省内,2024年营收过28亿元;同期,地处承德的山庄老酒营收也已突破30亿元。与此同时,老白干酒还要承受来自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全国性名酒对高端市场的强势垄断。
对这样地困境,北京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程万松直言不讳地指出:“老白干的销售团队足够努力,但他们在市场管理上的粗放以及推广方式的陈旧,使得他们难以有效抵御全国性品牌渠道下沉所带来的冲击。”因此,内外夹击之下,老白干酒的省内龙头地位显然是有易位的可能性。
产品结构失衡,高端化遇冷
按照老白干酒的产品线,100元以上产品划定为高端产品,40元-100元(含100元)为中端产品,40元以下(含40元)为低端产品。
2024年,以1915衡水老白干酒、十八酒坊(甲等20)等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实现营收27.04亿元,同比增长5.29%;而以十八酒坊(8酒)、十八酒坊(王牌酒)等为代表的中低端产品实现营收26.22亿元,同比增长7.09%。
虽然中低端产品收入增幅超过了高端产品,但中低端产品却呈现出了“量增利减”的局面,更严重的是,中低端产品的强势反而固化了“大众酒”的品牌认知,形成“高端化受阻-依赖中低端-品牌降级”的恶性循环。
就老白干酒的高端产品而言,其目前处于一种“价格高昂,市场不买账”的尴尬境地。
2018年老白干酒推出了老白干1915系列,其定价区间高达1688-3288元,这一价格甚至超过了茅台、五粮液等主流高端产品的价位。然而,市场的反馈却异常冷淡。截至2025年5月,其淘宝旗舰店上的39度产品历史成交量仅为63单,而67度产品的成交量也仅仅突破了400单。
这一尴尬局面的形成,背后隐藏着多重矛盾。
首先,作为区域品牌的老白干酒,在高端市场的品牌溢价能力显然不足。消费者在面对高端白酒的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已经拥有全国性高端认知的成熟品牌,如茅台、五粮液等。
其次,老白干香型在品类教育上的缺失也是导致其高端化受阻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老白干香型被消费者误认为是清香型白酒的一个分支,其独特的差异化优势并未能转化为市场认知。这使得消费者在面对老白干酒的高端产品时,往往会产生疑虑和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
再者,渠道利润的薄弱也是老白干酒高端化受阻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高端产品动销困难,终端推广的意愿也随之降低,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尽管老白干酒曾试图通过赞助高尔夫、网球等高端赛事来触达高端圈层,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品牌叙事和有力的市场推广,这些努力并未能有效地打破“高价低销”的困局。
股东、高管接连减持
自2020年以来,老白干酒已累计下跌4年,如今跌势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截止今年5月,老白干酒的股价已累计下跌约15%。伴随着股价的跌跌不休,老白干酒的股东和高管们也纷纷减持。
财报显示,2024年老白干酒的10个大股东中有4个都在减持。分别为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基金减持数量达699.99万股,减持幅度几乎腰斩;代表“北上资金”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数量达520.43万股,减持比例达41.36%;社保基金四二零组合减持224.57万股,减持比例达26.72%;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基金减持150万股,减持比例达11.11%。
股东减持之外,今年初老白干酒副董事长张煜行、副总经理李玉雷和郑宝洪,因个人资金需求,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 6.75 万股,三人合计套现约380万元。这一举动不仅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更对管理层信心构成了严峻考验。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正值公司营收目标落空(2024年仅完成年度计划的92.7%)与股价大幅下跌(较2023年高点已跌去半壁江山)的敏感时期,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风险的担忧。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对此曾进行了剖析,他指出,老白干酒在并购扩张过程中,管理分散化的问题日益凸显。核心人才与渠道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导致公司在省内市场的地位岌岌可危,省外市场的拓展也举步维艰。这种“省内守不住,省外攻不下”的尴尬局面,无疑为老白干酒的长远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高达12.69亿元,占营收比重的23.69%,然而,这笔巨额投入在高端产品推广上却收效甚微。
显然,面对这一系列的隐忧,老白干酒亟需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调整。一方面,公司应加强高管团队的稳定性与凝聚力,重塑市场信心;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探索渠道管理的革新之路,优化销售费用投入结构,提升营销效率与效果。只有这样,老白干酒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丨每财网&每日财报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电话:010-64607577
手机(微信):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