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 深圳报道
今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持续回暖,股权融资也日渐活跃。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晚间,A股市场合计172家企业完成了股权融资,融资金额合计8235.08亿元,同比增长371.52%。其中,90家企业完成定向增发融资,融资金额合计7223.03亿元,同比增长543.73%;25家企业完成可转债融资,融资金额合计405.59亿元,同比增长53.53%。
按照发行上市日期来看,今年有8家企业定增融资超过百亿元。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四家国有银行定增融资均超过千亿元,且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中国银行以1650亿元的募资金额成为今年迄今的“定增王”。在业内人士看来,补充资本金有助于提升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业定增规模领先
定增市场的火爆,离不开监管的支持。
2025年,政策层面持续加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初,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强化战略性力量储备。与此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修订再融资细则,支持中长期资金参与打新和定增。
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迄今A股市场定增规模已大幅超过去年全年。
其中,在“并购六条”政策推动下,今年并购重组配套融资占比飙升。截至目前,今年已经完成的90单定增案例中,有16单为融资收购其他资产,10单为配套融资,两者占比接近三成。另外有47单为项目融资、17单为补充流动资金。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是定增的“主力军”,其中,化工、硬件设备、机械、电气设备、有色金属行业分别有11家、10家、9家、8家、6家企业完成定增。此外,汽车零部件行业有5家企业完成定增,银行、医疗设备及服务、国防军工、公用事业、非银金融、半导体行业则均有4家企业完成定增。
不过,按照募集资金规模计算,金融行业遥遥领先,在财政部的支持下,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四家合计募资5200亿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而在更早之前的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此外,各大券商也通过定增补充资本实力或推进行业整合,今年以来,天风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合计募资454.92 亿元,其中,国泰君安通过吸收合并海通证券,配套募资达100亿元,拟用于国际化业务、交易投资业务、数字化转型建设、补充营运资金等用途。
从审核程序类型上看,“小而美”的简易程序定增热度不减,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熟练推出了简易程序定增。
根据相关规定,再融资金额不超过3亿元且不超过净资产的20%可以适用简易程序。采用简易程序的再融资不适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相关监管要求,主要考虑是,简易程序的再融资金额较小,既能较好地满足上市公司必要的融资需求,又能兼顾二级市场稳定。
前述90单定增项目中,有11单采用简易程序定增或快速审核机制,其中速度最快的是铂科新材,其从2024年8月26日首次披露定增预案,到2025年1月24日公告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仅花费了150天的时间。
此次定增,铂科新材募集了3亿元资金,用于新型高端一体成型电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30个月,项目总投资额为4.5亿元。
“相对于传统的定增方式,简易程序流程更简化,审批更快速,这有助于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资金。特别当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情况时,简易程序融资提供了一个相对便捷的解决方案。”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
多家企业筹划定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已经实施的定增外,近期又有多家企业密集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
7月24日,东湖高新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16亿元(含本数),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有息负债。
7月23日,广电计量对外披露了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据悉,广电计量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分别用于航空装备(含低空)测试平台、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测试平台、卫星互联网质量保障平台等项目。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晚,今年合计有352家上市公司更新了再融资预案,同比去年的134家增长了162.69%,其中285家企业是今年首度披露预案,占比高达80%。7月首次披露预案的企业达到了50家,其中不少是科技企业,募资是为了补充流动资金。
6月30日,深交所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以下简称《指引》),明确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范围、具体认定标准、信息披露要求、中介机构核查要求和募集资金监管要求等具体事项,达标企业将不再受30%补流比例限制,无需提前规划资本性支出项目,有效提升了相关公司融资灵活性。
根据《指引》,满足轻资产标准的企业,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使用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通过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
满足高研发投入特点的企业,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15%;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
经初步测算,符合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的上市公司共计200余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迈瑞医疗、华大九天、智飞生物、江波龙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基本在以上标准的覆盖范围内。
“年初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方案》,加之再融资规则修订,以及创业板明确’轻资产、高研发’标准,均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融资的便利度和灵活性,助推企业加大主营业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稳健发展,在宏观经济回暖、企业盈利改善的背景下,全年定增募资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规模。”泽浩资本合伙人曹刚受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