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易妍君
编辑丨巫燕玲 刘雪莹
A股热度持续攀升,咨询股票投资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成倍增长,海外资金也正加速流入A股!
投顾业客户量激增
自8月13日以来,A股成交额已连续7个交易日达到2.1万亿元以上,融资资金持续活跃。上证指数站稳3700点后,继续上攻3800点,市场向上趋势逐步确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打算伺机“杀入”股票市场。
证券投顾机构的股票咨询生意日渐火爆就是一种佐证。
“近一个月来,我们公司的客户流量同比增长约50%——这主要得益于市场信心的提振和投资者对专业服务的迫切需求。”华北某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负责人张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华南某投顾机构亦透露,近期,咨询股票投资的客户数量呈现成倍增长,签约客户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此外,证券投顾行业头部公司股价节节走高也是另外一种验证。截至8月21日,九方智投控股的股价自8月初以来上涨了37%。
广东博众大阳金融研究所所长吴志辉认为,客户数量的增长有两大推动因素:
一是投资者行为变化:A股市场波动加大,许多普通投资者意识到自行操作的风险,转而寻求专业服务,尤其是在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中长线策略方面有较多需求。
二是市场带动效应:交投活跃时,投资机会增多,但伴随而来的是信息过载。许多客户希望通过专业投顾来过滤资讯,避免盲目追涨杀跌,这加速了行业的客户转化率。
基金投顾机构也在迎接火爆行情的“馈赠”。
据盈米基金透露,截至2025年8月15日,盈米基金的基金投顾签约客户数超50万,总投顾规模超470亿,其中权益占比66%。而今年6月末,盈米基金投顾服务资产规模约为430亿元。
该不该入市?
虽然A股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加,但不少个人投资者的心态仍然十分纠结,对于该不该入市、如何投资仍有诸多困惑。吴志辉发现,当下投资者的核心诉求和困惑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择时困境”与操作焦虑,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超68%的投资者反馈“无法判断买卖时点”。例如部分客户在科技股快速轮动中频繁调仓,反而错失主线行情。
第二,信息过载。自媒体和碎片化资讯轰炸导致“决策瘫痪”。典型反馈如:“每天收到矛盾研报,反而不敢操作。”
慧研智投资深投资顾问李谦谈道,“目前市场行情这么好,指数创新高,但很多投资者并不赚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大概有30%—40%的投资者没赚到钱,这部分投资者的诉求就是如何抓住市场的主流,即如何找到投资方向。”
他分析,当下整个市场投资的方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不可能出现像去年9·24那波齐涨齐跌的行情。现在的行情主要是板块、主线之间的轮动,这种行情下更讲究操作的专业性。
基民的诉求与股票投资者的困惑如出一辙。盈米基金资深投资顾问熊思远透露,在今年结构性行情中,投资者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哪个方向涨得猛,哪个方向能不能买”这类问题。对于这类需求,盈米基金的核心引导逻辑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方面,我们的组合已明确不参与短期题材炒作。原因在于,短期题材波动剧烈,投资者可能因‘上车过晚踩高、未能及时撤退’等问题导致亏损。另一方面,坚持‘为合理期限资金创造盈利空间’的原则。此外,对我们参与的方向,会执行‘寻找长期上涨的资产,逢低定投’的策略。”熊思远指出。
投资者“生存指南”
投顾机构普遍认为,初入股市或是经验不足的投资者,应在充分了解当下市场行情的情况下,谨慎开展股票投资。
吴志辉提醒,当前需清醒认识到:慢牛行情不是普涨疯牛,而是结构分化、板块轮动的市场。这种行情下,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仅30%龙头股持续走强,40%个股横盘震荡,其余30%可能阴跌。
吴志辉建议初入股市的投资者把握四条核心原则:
第一,放弃“一夜暴富”的想法,拥抱长期主义。避免陷入“追题材、炒小票、加杠杆”三大致命陷阱。
第二,善用专业工具降维决策。新手最忌盲目跟风,尤其现在有各种不确定的“小作文”,可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来决策。
第三,严守风控铁律。首先仓位不宜过高,单只股票仓位不宜过于集中;其次,设置风控止损线,做交易胜败常有,操作失误时,要严格遵守纪律,执行止损;最后,禁用杠杆、远离“内幕股”“庄股”。
第四,心态决定长期胜率。慢牛是培养投资习惯的黄金期——拒绝短线频繁交易的焦虑,转向“周度复盘汰弱留强+深耕产业逻辑”的生存哲学。
李谦则谈道,当前不应盲目投资。初入股市时,也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确定配置资金的规模。
盈米基金建议,目前市场情绪走高,投资者应避免追高拥挤赛道,控制权益仓位不超过70%,留一部分资金在固定收益以及另类配置上,做风险对冲。权益类资产则可利用ETF参与轮动,降低个股波动风险。同时,可采用定投方式平滑成本,避免情绪化择时。
外资也在加速涌入A股
“有谁研究中国A股吗?”
“在澳大利亚能直接买到宁德时代吗?”
“投资中国市场最好的ETF是什么?”
今年以来,这样的提问不断出现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来自欧美和亚太地区的投资者,正在讨论如何进入A股市场。
高盛发布数据显示,7月全球主动型共同基金对中国市场的配置比例升至6.4%,海外资金仍有较大增配空间。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团队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31日,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A股资金已达110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的70亿美元。
国泰海通数据显示,8月11日至15日,北向资金估算净流入A股121亿元,较前一周的32亿元实现大幅增长。其中,灵活型外资净流入A股52亿元,环比增长近两倍。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韩国股民今年以来对中国股票(含A股、H股)的持仓量从2024年末的190.83亿元上涨至244.75亿元,增长约三成。其中,小米、腾讯、比亚迪等为代表的科技与新能源股票成为加仓重点。
你有参与本轮A股行情吗?
欢迎评论区聊聊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刘雪莹
部分资料来自中国证券报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