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贺阳)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四叶草”(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落下帷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吴政平在闭幕通气会上介绍,本届进博会成交活跃,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额达834.9亿美元,比上届增长4.4%,创历史新高。第九届进博会的筹备工作目前也已经全面铺开,企业展签约展览面积超8万平方米。

图为志愿者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南广场合影。(图片由CNSPHOTO提供)
企业展呈现三大特点
吴政平表示,本届进博会围绕“出口中国”“投资中国”“购在中国”,组织展客商专题对接、企业闭门座谈会、精品消费月启动等多场活动,推动贸易、投资、消费相互促进和有效协同,进博会重要平台作用和溢出效应进一步放大。
据介绍,本届进博会企业展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共有来自138个国家和地区的4108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0家,180家企业成为“八届全勤生”,充分体现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强大“磁吸力”。
其中,企业展主要呈现三个特点:首秀功能提升、消费热点突出、顶尖企业齐聚。
吴政平表示,本届进博会共发布461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其中,全球首发201项、亚洲首展65项、中国首秀195项,涵盖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技术装备等行业,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占比更高。
例如,全球“最快”的无创体检设备、“最小”的X光机、“最轻”的大折叠屏手机等,都在本届进博会上首发首展,助力中国大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
吴政平介绍,“银发经济”“宠物经济”“悦己消费”成为新热点,智能助听器、智能舒眠系统、陪伴机器人等适老产品广受欢迎,低碳饮食、智能健身等助力“体重管理”的定制化方案得到全链条展示;近百家大型跨国公司、大型商协会负责人来到“四叶草”。其中,有10家行业顶尖企业由董事长或CEO率队,将企业“总部决策层”集体带到进博会现场,有些企业直接把高管会议“搬入”进博会场,成为全球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加码中国、深耕中国的生动缩影。
上海交易团连续八年居首位
作为进博会的举办城市,上海市借助进博会平台,充分用好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开放优势,加强交流互动、洽谈对接,促成了更多投资贸易合作。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民表示,在本届进博会上,上海交易团组织了1.8万余家企业的12.4万名采购商,按一年计,上海交易团意向成交金额达106.2亿美元,同比增长5.14%,连续八年居地方交易团首位。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意向成交额同比增长34%。
值得一提的是,进博会场馆内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示区”集中呈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创新成果,累计有3万人次参观。围绕“申字形”高架打造的“空中花廊”生机盎然,全市市容环境美观大方。全市超6万个宣传阵地开展立体化、全天候公益宣传,累计触达受众超1亿人次。
文旅商体展联动更让进博红利惠及展客商和市民。“购在中国·2025精品消费月”在上海启动,并举办以“申城五新”为主题的“上海迎进博消费嘉年华”系列促消费活动。此外,上海还启动全国“丝路云品”电商月,推出多国别主题日及千余款特色商品线上专享活动;组织进博首发“第二现场”活动,推动10余个品牌的进博新品在上海商圈同步上市;拓展“票根经济”内涵,首次将“票根码”赋能进博会,溢出联动覆盖全市80余个商圈、公园、古镇、博物馆、艺术场馆等。
第九届筹备工作全面铺开
进博会为展客商创造了多样化的交流对接机会。数据显示,本届进博会共组建43个交易团和700多个交易分团,注册观众超过46万人,同比增长7%。采购商长廊迎来20家连锁零售、头部电商平台和14家央企入驻,企业洽谈超过600轮次。在重要采购商选品会上,开展农食、消费品和医疗领域对接1300轮次。贸易投资对接会吸引超过5000家企业和园区,达成合作意向超300项。集中签约活动达成合作意向近600项。
今年还首次组织约5万名社会观众现场观展,近距离接触“进博好物”、感受“进博魅力”,有效汇聚展会人气,增强展商和观众互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11月10日中午12时,本届进博会累计进场92.2万人次,同比增长8.2%,创历史新高。
为进一步服务扩大进口、促进消费,进博优品交易会将于今年12月19日至21日在进博会“四叶草”场馆首次举办。吴政平表示,这是进博会的延展,也是“共享大市场·出口中国”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将助力更多“进博好物”展出来、卖出去,加快走进千家万户,更好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第八届进博会闭幕之际,第九届进博会的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目前已有近百家外资企业提前锁定展位,展现了全球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第九届进博会的筹备工作目前已经全面铺开,企业展签约展览面积超8万平方米。我们将继续乘势而上,扎实推进招商招展等各项任务,不断夯实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推动进博会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把进博会越办越好、常办常新。”吴政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