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开始挣钱,卖一台车净赚6434元,雷军最新发声 小米汽车开始挣钱,卖一台车净赚6434元,雷军最新发声
创始人
2025-11-20 13:01:56

记者丨雷晨

编辑丨包芳鸣

11月18日晚,小米集团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发布媒体电话会。财报显示,集团当期总营收为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达113亿元,同比增长81%,创历史新高。

这份财报传递出小米集团新旧增长引擎成功交替的关键信号。本季度,以智能电动汽车和AI为代表的创新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成为拉动增长的新核心引擎;而传统支柱智能手机业务,则因行业性内存成本的周期性上涨而承压。

面对这“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复杂局面,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业绩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环境因素虽不可控,但我们可以通过持续的能力建设增强韧性。”

他进一步指出,本轮内存价格上涨始于今年第一季度,并延续至三、四季度。“在这一轮中国产业周期的波动中,小米的业绩和经营表现出了更强的稳定性。我们正按照年初制定的策略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汽车业务首次盈利,雷军最新发声

三季度小米业绩呈现出明显的“新旧业务分化”。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核心引擎;而智能手机业务虽维持规模优势,却因供应链成本上涨导致毛利率承压。

在新业务方面,三季度小米汽车交付新车108796辆,前三季度累计交付265967辆。10月单月交付量突破4万辆,预计本周内可完成全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尤为关键的是,这是小米汽车业务首次实现盈利。财报显示,小米汽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从第二季度的3亿元的经营亏损成功扭亏,经营收益为7亿元,平均每卖1台车净赚6434元。卢伟冰强调:“几个季度前我们还在探索单月或单车型盈利,如今实现单季度盈利,超出预期,验证了小米汽车的产品力与商业模式可行性。”

卢伟冰透露:“预计明年汽车交付量将持续增长,下一款车型也在推进中,我们对赢得用户认可充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20日,小米汽车宣布,第50万辆整车正式下产线。雷军在其个人微博发文表示,今天非常激动,迎来了小米汽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第50万辆汽车下线。从第1台到50万台,仅仅用了1年零7个多月的时间。



手机主业承压调整

与汽车业务的快速增长不同,智能手机业务面临短期挑战。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330万台,收入为459.69亿元。受存储等核心零部件“超长周期持续上涨”的成本压力影响,手机业务毛利率降至11.1%,收入占比为40%。产品结构升级成为应对成本压力的关键路径。

卢伟冰分析行业趋势时指出:“本轮内存价格上涨与以往不同,过去是受手机、笔记本需求驱动的短周期波动,而此次主要由AI带动的HBM需求强劲增长推动。由于2023年内存价格处于低位,新增产能预计到2027年才能释放,在供需缺口下,大量产能从mobile转向HBM,成本压力将长期存在。”为应对这一局面,小米一方面与合作伙伴签订2026年供应协议以保障原材料供应,另一方面通过高端化战略优化产品结构——三季度,其在中国大陆4000~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提升5.6个百分点至18.9%;在6000元以上超高端市场,小米17 Pro Max在双十一期间成为该价位段国产手机销量冠军。“通过高端化提升ASP(平均售价),才能对冲成本上涨的影响,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卢伟冰补充道。

互联网服务业务继续发挥利润“稳定器”作用,三季度实现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10.8%,主要受益于广告业务的强劲表现。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从8亿元增至12亿元,增幅达52.6%,主要受空调安装服务收入增长的推动。


IoT业务,海外拓展提速

在“手机×AIoT”战略框架下,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虽面临行业竞争加剧,但通过技术创新和高端化转型,仍实现了“量稳利升”的发展态势。同时,海外市场突破为其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三季度,小米IoT业务收入为276亿元,连续七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毛利率达23.9%,同样连续七个季度提升,展现出较强的盈利韧性。

海外市场成为IoT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三季度,小米海外IoT收入创历史新高。卢伟冰表示:“在海外家电市场,中国品牌尚未成为主流,存在5—10倍的增长空间。明年我们将加大海外拓展力度,重点布局东南亚和欧洲——东南亚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欧洲则是高端市场,目前表现均十分出色。”

不过,IoT业务也面临行业调整的压力。受国内家电市场新旧格局交替、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三季度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卢伟冰分析称:“在旧格局被打破、新格局重建的过程中,先行者采取竞争措施是正常市场行为。小米将坚持创新,例如通过中央空调产品带动ASP增长,依靠技术迭代提升产品价值,确保规模、ASP和利润同步健康发展,实现高质量增长。”


研发持续扩容,长期挑战犹存

面对科技行业的快速变革,小米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前沿技术、优化业务结构等方式,构建长期竞争力。

研发投入的“压强式”增长是小米三季度的显著特征。第三季度研发支出达91亿元,同比增长52.1%;前三季度累计研发投入235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预计全年研发投入将突破300亿元。研发人员数量增至24871人,创历史新高。

卢伟冰强调:“小米的新十年目标是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研发投入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今年研发投入将超300亿元,未来五年在AI相关领域的投入将进一步扩大,我们在AI大模型及应用方面的进展远超预期。”

从研发方向看,小米聚焦于核心技术与前沿领域。

资本开支的增长同样反映了小米的长期布局。前三季度资本开支为130亿元,同比增长47.8%,主要用于工厂建设、研发设施投入和供应链布局。同期,小米累计回购金额达15.4亿港元,回购股份3400万股。

然而,小米仍需应对多重挑战。汽车业务方面,尽管三季度实现盈利,卢伟冰坦言2026年将面临压力:“明年购置税补贴政策减半,行业竞争将更激烈,汽车毛利率可能较今年有所回落,难以维持当前优异水平。”手机业务方面,内存成本长期上涨将持续挤压毛利,高端化转型虽初见成效,但在6000元以上超高端市场的突破仍需时间。IoT业务方面,国内家电行业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期,价格战风险与需求疲软可能影响短期增长节奏。

卢伟冰表示,尽管当前环境充满挑战,小米将通过提升自身能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未来将继续聚焦核心技术、推进高端化与全球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小米而言,巩固汽车业务盈利成果、推动手机高端化进一步突破、把握AI与物理世界融合的机遇,将是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关键。

(部分内容来自 21记者 易思琳)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黎雨桐

21君荐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霸王茶姬90后创始人将和400... 近日,天合光能(688599.SH)创始人高纪凡之女高海纯与霸王茶姬(CHA.US)创始人张俊杰的结...
银行,大反攻来了! 银行,大反... 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银行股迎来了大反攻!本周四,中国银行大涨4%,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均创了新高。银...
估值超30亿元、门店逾400家... 图片来源:Pixabay11月17日,遇见小面通过港交所聆讯,距离上市更进一步。遇见小面计划将筹集的...
知名媒体人刘万永受聘北京泽亨律... 来源|新黄河本文略有删减2025年11月15日,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举办了执行主任聘任仪式及《无罪之辩...
读懂IPO|恒运昌大客户兼股东...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陆烁宜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作者丨陆烁宜编辑丨郑琳上交所官网显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