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和南非客户做生意,货款通过美元中转,至少要等3到5天,还要承担两次汇兑损失。现在通过稠州银行的兰特直接清算,当天就能到账,一年能省出可观的利润!”在第四届中非经贸西湖大会的现场,一位五金配件出口企业负责人这样分享他的切身经历。
11月19日,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一场汇聚中非政商资源的高规格盛会——第四届中非经贸西湖大会如期举行。凭借在中非跨境金融领域的特色服务优势与突出实践成果,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稠州银行)受邀参与本次大会,并以“‘非’耀浙里——稠州银行助力中非经贸西湖大会”为主题分享实践经验,其在中非跨境金融领域实实在在的“破局”之举,引起了中外企业的广泛关注。

图为稠州银行参加第四届中非经贸西湖大会现场 楼群/摄
从“路难走”到“快车道”
随着中非经贸往来持续升温,“出海”非洲的企业却常常在“钱”的问题上犯难:部分非洲国家外汇短缺、汇路不畅、资金回收周期长,成为制约合作质效提升的隐形壁垒。
面对这一历史难题,稠州银行没有停留在传统服务模式,而是选择主动破局,拿出了“快车道”方案。在该行构建的“结算-融资-风控”全链条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中,最让企业称道的便是在币种结算上的率先突破——实现了包括尼日利亚奈拉、南非兰特、赞比亚克瓦查等在内的21个币种的直接清算,覆盖了非洲主要贸易活跃地区。
这意味着,中非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可以直接使用本地货币进行结算,不仅将原来的耗时从数天缩短至“当天到账”,更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汇兑成本与资金风险。
从“本土银行”到“中非金融链接者”
作为一家根植于义乌、成长于浙江的城商行,稠州银行为何能在对非金融合作中走在前沿?
答案藏在它的基因里。依托浙江作为外贸大省和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天然优势,稠州银行早已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全球。通过覆盖100多个国家、973家银行的合作网络,该行将“地缘优势”转化为“功能优势”,硬是在复杂的国际汇路中,为企业出海开辟了一条高效、低成本的金融“快车道”。
在大会的资源对接区,稠州银行的团队成为热门焦点。针对建筑建材、机械五金等非洲热点行业的需求,从非洲本地币种直接清算到境外融资成本优化,从数字化结算通道搭建到贸易风险防控,该行提供的精准定制化方案和全链条服务能力赢得现场各方高度认可,展现的不仅是“金融输出”更是“方案输出”的浙江智慧。
贡献“一带一路”的城商行力量
从服务地方市场的“金融伙伴”,到助力中非经贸的“关键链接者”,稠州银行的实践是中国地方性银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缩影。
展望未来,稠州银行表示将继续聚焦中非合作前沿,以更多数字化、智能化的金融创新,让跨境结算像国内转账一样方便,持续为中非经贸高质量发展注入稳健而活跃的金融动能。
一条由浙江地方银行打造的“金融丝路”,正变得更加宽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