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证券公司服务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思考|封面专题
创始人
2025-11-27 17:41:11



文/国联民生证券总裁葛小波,国联民生证券战略发展总部副总经理刘小萌

科创板宣布设立七周年,长三角“硬科技”企业借政策东风加速崛起,未盈利第五套标准、科创债风险分担、创新券等组合拳显著降低融资成本。证监会“科创八条”“科创十六条”再拓融资渠道,并购、再融资、跨境需求同步爆发。证券公司正从“通道”转为“全生命周期合伙人”,须重塑估值体系、三位一体客户网络与AI、区块链、ETF等金融工程工具,深度嵌入产业链协同与区域创新生态,与科创企业共生共长,共筑新质生产力竞争壁垒。

科创板设立以来,已经有数百家企业通过科创板上市,成功地支持了科创企业的发展,当然也存在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潜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旨在推动科创企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科创板八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科创十六条”)多项深化改革的政策,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特别是未盈利科技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上述政策从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市场环境等多方面提升科创企业的融资效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也推动证券公司与科创企业的关系不断重构。为了更好地服务科创企业和新质生产力,证券公司的功能定位和业务模式也在发生全面转变和革新。

科技企业的发展对证券公司的服务提出了新需求

笔者所在的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深耕长三角,对于该区域的科创企业有较深了解。这些企业在政策的扶植下,体现出如下特征:一是更敢于投入硬核技术创新。由于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对未盈利企业和研发投入的补助,长三角民营科创企业更愿意专注于核心技术攻关,敢于闯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二是产业链协同创新更加紧密。政策鼓励产学研融合以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许多长三角民营科创企业积极融入甚至主导创新联合体,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三是专业化、精细化程度加深。政策的梯度培育体系使得企业的发展路径更清晰。许多长三角民营科创企业朝着“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的方向发展,在细分领域构建起技术壁垒和市场优势。

长三角科创企业最鲜明的特质为“科创底色浓”与“产业协同紧”,其长期发展需要持续的资本投入和技术的升级迭代。它们对证券公司的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融资需求。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资金,如何助力其实现高效、便捷和低成本融资战略,是证券公司服务的主要内容。其次是战略合作关系的需求。证券公司帮助其实现融资计划仅仅是最基本的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融资与战略伙伴建立起股权纽带关系。最后是并购需求。科技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扩张,构建第二发展曲线和产业链整合。

监管机构出台的政策举措对科创企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其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新“国九条”和“1+N”政策明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服务新质生产力是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监管机关也出台了不少支持科创企业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核心,是缓解融资难题、提升创新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为了满足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监管机关不仅在股票市场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债券和信贷市场方面也提供相应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科创板“1+6”系列改革设置了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并重启了未盈利企业适用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这为许多前期研发投入大、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打开了资本市场大门。截至2025年8月底,科创板当年受理的15家企业的IPO中,有4家是未盈利企业。债券融资有新工具,央行创设了“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对AA级以下科创债券提供30%的违约损失分担。自2025年5月份国务院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证监会的新闻发布会以来,科创债的发行速度显著提升,仅5—7月份就发行了近650只,融资规模超过84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到了13%。此外,商业银行也纷纷建立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规模、优化支持范围和流程。

二是融资成本有所降低。多项政策旨在降低科创企业的融资成本,例如2025年5月由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是“科技金融新政”的纲领性指导。新政围绕七大领域设计15项措施,预计可为中小科创企业新增融资超万亿元,融资成本节约50个基点以上。2025年1—4月份科创债的加权平均票面利率分别为2.03%、2.16%、2.47%和2.14%,在支持政策推出以后,5月份和6月份的利率分别为1.77%和1.89%,利率显著下降......

付费¥5

阅读全文

来源 | 《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11月刊总第144期

编辑 | 周茗一

审核丨丁开艳

责编 | 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想的三个选择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作者 | 陈颐编辑 | 方展博在这个技术天天变、新车月月发的...
行业再现预付款订单!拿下超45...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雨辰 图片来源:图虫拿下超450亿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订单后,龙蟠科技(6...
加码创新药!泰康人寿举牌复宏汉... 险资入市脚步不停。11月26日,泰康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受托人泰康资产香港管理的账户在二级市场买...
支援香港大埔救灾,阿里、滴滴、... 资料图。本文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支援香港大埔救灾,阿里、滴滴、腾讯、字节、小米、京东等大厂捐款捐...
宗馥莉时代落幕?解析娃哈哈高层... 作者 | 十三妹今天突发消息,宗馥莉职务有新变动。根据杭州娃哈哈工商变更信息,宗馥莉卸任法定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