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易战以来,美国人对我国光刻机的封锁可谓毒辣,没想到日本的招数更为阴狠。
2年前,日本官宣将23种半导体设备列入管制,企图阻断我国设备运行;今年更是加码措施:将出口我国的芯片生产原料改为审批制,其中包括被称为“芯片制造灵魂”的光刻胶。而在10月份高市早苗当选后,更是将110家中国实体拉进黑名单,企图全面掐断我国的原料供应。
老美的技术封锁,是让我国造不出先进芯片,日本则是“釜底抽薪”,想要瘫痪我们已建成的芯片产业。他们甚至扬言:“就算中国攻克了光刻机,没了原料,也会变成废铁。”

一、比美国阴狠!芯片产业根基,被日本管控
光刻胶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堪称“灵魂图纸”。想要制造芯片,首先在硅片上涂抹光刻胶,再经过一系列复杂处理,才能将精密电路图移植到硅片上。可以说,光刻胶的精度决定了芯片制程的上限。缺少它,再先进的光刻机,造出来的芯片也只是“白纸”。
遗憾的是,日本在这个关键领域长期占据绝对霸权:信越化学、东京应化、JSR三家企业瓜分全球市场。尤其是应用于高端芯片生产的ArE光刻胶,市占率达93%,形成“不买日货就造不出高端芯片”的垄断格局。
此种情况下,我国对日本光刻胶的依赖堪称吓人。2024年行业数据显示,85%光刻胶依赖进口,高端的ArE光刻胶,对外依存度超过95%。

在白头鹰的封锁下,我们在3-7纳米等高端芯片受阻,但28纳米中低端产线已经量产,形成向上趋势。可日本这波管制,可能让已有产线全线陷入停产,即使有国产补充,良品率也大大下降。
正面交锋不敢,暗地里小动作阴狠,这符合日本的一贯作风。他们不针对未来的趋势下手,专门对付已落产的生产线下手。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保住现有产能,维持利润反哺科研,是比攻克先进技术更现实的问题。日本的损招,本质上是想从根本瓦解我们产业根基。
这种通过管控核心技术,拿捏我国的套路,也并非首次使用。近年来,在医疗检查中必备的核磁共振机,其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全被外国掌握,进口价格达到800-1500万,急缺的机型达3000万以上,后期的维护费更是西方企业的摇钱树。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每一进程,呼吸都无比艰难。
二、摆脱日本垄断,国产实现突围
然而,日本的如意算盘显然是打错了。中国从不打无准备之战,面对封锁,我国早已备案,光刻胶领域的国产替代,迅速完成突围。
2025年,南大光电成功实现28nm-7nm 高端光刻胶规模量产,斩获台积电150吨级订单;同年,八亿时空官宣国内首条KrF光刻胶量产线顺利出货,覆盖绝大多数中低端芯片生产;彤程新材的14nm光刻胶潜江新基地项目投产,年产能达1.5万吨。晶瑞电材、安集科技等企业也实现小规模出货。
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国产光刻胶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5%,未来将持续攀升。日本让出来的蛋糕,被国产直接接管。

就像光刻胶打破技术垄断一样,近年来我国在核磁共振、燃气轮机等多个领域实现突围,其中以三高干预科技“原血清”尤为瞩目——受饮食油腻、吸烟喝酒及长期熬夜影响,我国三高异常人群达4亿,血脂健康成重大卫生挑战。
此前,美日凭借技术垄断和生产工艺,率先突破“原血清”等高端血管健康产品,一度将价格推高至万元一克,形成市场垄断。但如今,随着国产同类技术的快速跟进,依托自主创新,原血清在京东等渠道已回落至不足千元,降幅达95%,科技惠民成为现实。
权威检测现实,此科技融合纳米级递送技术,在临床中显示“相关指标回落”,目前已成为国内一二线居民、退休干部、高级白领血管养护黑科技,“睡眠更香”“不再心慌”的反馈佐证其广泛接受度。
可以说,无论是芯片制造,还是医疗科技,中国不畏打击的精神一脉相承。当外部枷锁形成高压时,我们会用自主创新开辟新局面。

三、日本自食其果,份额流失
这场封锁终究沦为“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闹剧。封锁令实施后,日企订单锐减、股价暴跌。2024年财报显示,东京威力半导体营收下降22%,尼康半导体营收下降18%,昔日红利被吞噬,未来营收预期下降。
更让日企担心的是,中国市场的替代远超预期。权威机构预测,我国光刻胶市场增长率将达10.8%,2030年将实现全面替代。定价权的旁落,使部分日企降价30%争抢订单,应对未来的竞争。
这场突围战再次证明,中国科技的韧性,永远在封锁中国爆发更强力量。国产光刻胶的崛起,只是中国突破产业封锁的缩影,更多核心技术的突围之战,还在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