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达摩财经
时隔11个季度,理想再度陷入亏损。
理想汽车(2015.HK)最新财报显示,公司三季度营收273.65亿元,同比下滑36.2%;净亏损6.24亿元,终止了此前连续11个季度的连续盈利纪录,相较于去年28亿元的净利润断崖式下跌。
受理想MEGA召回事件影响,公司本季度毛利率下降至16.3%,剔除该影响的毛利率为20.4%。在交付量方面,理想三季度共交付新车9.32万辆,同比减少39.0%。
理想汽车最新股价71.95港元/股,总市值1540亿港元。年内,公司股价累计下跌逾23%。
面对现实,理想创始人李想对公司的组织、产品与技术进行了“全面反思”。
在组织架构上,理想要摒弃过去三年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重回“创业公司”管理模式。在产品与技术层面,理想要跳出既有的同质化竞争,通过自研AI、硬件,将汽车变为移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打破同质竞争困局。
理想的“理想”很丰满,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愿景想要落到现实,需要大笔资金支撑。
截至三季度末,理想的现金及等价物储备接近千亿,但业绩下滑叠加研发支出增长,曾经充沛的现金流如今正加速流出。今年三季度,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为-89亿元,去年同期为91亿元,差距明显。而理想“烧钱”搏未来的成效如何,仍待现实给出答案。
理想的问题在哪里?
理想也曾意气风发。公司曾是首家实现年度盈利、年入千亿、交付量突破百万的新势力车企。但今年三季度,理想却成为新势力车企中,唯一一家交付量、业绩表现下滑的公司。

理想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明面上来看,理想的问题来源于产品迭代失速。
曾经的理想能脱颖而出,得益于其对用户痛点的深入挖掘,在纯电技术尚不成熟之时,理想通过增程式产品降低消费者的续航焦虑,也降低了自身的研发成本,从而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理想“三大件”冰箱、彩电、大沙发虽然屡受调侃,但确实让许多消费者能够以中等价格享受到豪车配置。
随着市场变化,理想的优势逐步被消解,一方面,问界、智己、零跑等品牌纷纷入局增程,并通过卷配置、卷智驾、卷价格等方式进行竞争,本不大的增程市场迅速陷入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随着纯电技术进步、充电桩密度增加,纯电的续航焦虑日渐缓解,纯电的优势日益凸显。
理想并未把握好向纯电转型的节奏。去年,理想推出首款纯电车型理想MEGA,同时计划于年内推出多款纯电车型。不过,由于造型等争议,理想MEGA未能收获消费者的青睐,公司I8、I6两款纯电车型也被延迟到今年下半年才推出。
但纯电市场竞争更为激烈,I8推出前后,乐道L90、问界M8纯电版、Model Y L等多款竞品相继上市,这也导致该产品未能达到目标销量。李想此前在微博上表示,9月目标是I8交付破8000,挑战一万,但据汽车之家,9月该车型实际交付量仅5700余台。
理想I6的处境比I8稍好,但其推出时,小米YU7已成为同价位纯电SUV最大的竞争对手。此前,理想坦言低估了小米,I6等车型遭到了YU7的直接冲击。此外,产能不足也成为限制理想I6交付放量的因素之一。
更深层次看,理想转型纯电节奏失速,背后是公司的管理体系出现问题。
在三季报电话会上,李想着重谈到了管理体系问题。三年前,理想曾宣布借鉴华为管理经验,推动组织架构向矩阵式转型。为此,公司新设了多个横向部门,并引入了多位华为背景高管。但在李想看来,这三年的改变可谓失败,“过去三年,我和创业团队努力学习职业经理人的管理体系,逼迫自己接受各种变化,但是我们却变成了越来越差的自己。”
李想认为,新能源市场正处于高速迭代与激烈竞争中,重视流程但效率不足的职业经理人模式并不适用于如今的理想。在今年10月的闭门战略会上,理想方面也承认,四年一次的平台迭代节奏,难敌“半年改款、一年换代”的行业竞争。
为了赶上如今的行业节奏,李想宣布将重回“创业公司”管理模式,要聚焦用户价值、持续提升效率、识别关键问题。
今年以来,理想已发生了多项改变。今年7月,公司重新启用OKR,同时邹良军等华为系高管淡出管理岗位。在此前的闭门会上,公司也表示,将把产品迭代缩至两年一次、回归单品爆款逻辑、李想亲自管理人力资源、全力加速出海等。
“烧钱”买未来
除了管理模式上的改变外,李想还阐述了未来理想产品和技术的发展蓝图,意在通过突破性地迭代打破同质竞争困局。
在李想看来,目前的电动车竞争已经陷入了红海,未来卷续航、卷配置、卷价格的同质化竞争没有尽头。也因此,理想要跳出现有的竞争围堵,将车变成“具身智能机器人”,具备感知、思考、执行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关怀。为此,理想需要更为强大的感知、模型、算力、本体支持,包括推出自研M100芯片、转向3D视觉等。
此外,理想还在研发汽车之外的产品,12月时公司将举办AI眼镜的发布会。
这也意味着,理想或将进一步提升研发投入。去年,理想的研发费用为111亿元,而指引显示,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20亿元,其中超过一半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在收入下滑的背景下,研发费用的增长将进一步压缩利润水平,并对理想的现金流提出挑战。
2023年、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理想的营收分别为1238.51亿元、1444.60亿元、561.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04亿元、80.32亿元、17.43亿元。
近年来的盈利让理想积累了大量现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的现金资产高达989亿元。但由于收入下滑,理想三季度的经营现金流净额降至-74亿元,去年同期为11亿元;自由现金流为-89亿元,去年同期为91亿元,降幅明显。
在电话会上,李想表示,过去三年我们对于具身智能完整系统的技术储备,让我们下一代的产品充满信心。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元年从汽车机器人正式开启,万亿收入只是起步。
•END•
联系邮箱:damofinance@163.com
合作微信:damobd,添加请备注公司及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