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楼市的每一次细微波动,都如同一粒微尘,看似渺小,但落到每个家庭的肩头,却可能变成一座沉重的大山。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剧变,让许多人措手不及。有人庆幸早年高位套现,将投资房成功脱手;也有人愁眉不展,房产挂牌半年却无人问津。更多的人心中充满疑问:楼市究竟怎么了?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事实上,楼市的转折点已经清晰显现。相关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城镇居民家庭的房产净值在家庭总财富中的占比超过70%,这一比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都极为罕见。随着房地产市场步入存量时代,超过41.5%的家庭或将面临三大严峻挑战。深入了解这些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帮助我们普通人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挑战一:家庭资产缩水,流动性日渐枯竭
曾几何时,房产被视为家庭最可靠的资产。然而,时过境迁,这一观念需要彻底改变。2025年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显著下滑,三四线城市房价跌幅更是超过10%。即使在核心二线城市,也出现了5%以上的跌幅。
不妨来算一笔账:一套2018年价值320万元的房产,如今可能只能卖到275万元,甚至更低。这意味着资产每年以3%的速度缩水,对于许多家庭而言,无异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富一点点蒸发。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当前的二手房市场环境下,即使愿意降价出售,房产变现也变得异常困难。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超过7.8亿平方米,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周期甚至超过5年。一线城市挂牌房源数量也呈井喷之势,北京超过14万套,成都更是突破20万套。部分业主挂牌一年,降价百万仍无人问津。房产作为一种固定资产,其流动性在市场下行期表现得尤为脆弱。
挑战二:养老压力日益凸显,适老化改造迫在眉睫
比起房产贬值,更加紧迫的是已经到来的适老化改造需求。所谓适老化改造,是指为了适应老年人群体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而进行的房屋改造。截至2025年初,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3亿,占总人口的21.4%。对于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家庭而言,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同时承担赡养四位老人的重任。因此,适老化改造已成为这些家庭的刚性需求。
一个标准的三居室进行全面的适老化改造,包括安装无障碍设施、铺设防滑地面、配备智能监测设备等,保守估计也需要12-15万元。这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然而,大多数家庭对此并没有充分的准备,也缺乏相应的支出计划。
挑战三:就业与收入不确定性加剧,还款压力如影随形
在楼市调整的同时,就业市场也在经历阵痛。房地产行业关联着建筑、建材、装修、金融等超过100个行业,贡献了7.3%的GDP。房地产行业的下行,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就业。2025届大学毕业生人数突破1222万,创历史新高,就业竞争空前激烈。与此同时,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也导致传统行业岗位萎缩,智能系统替代人工的趋势加速蔓延。
对于企业而言,经营压力增大,可能不得不采取降薪、调岗、裁员等措施。这对于背负着房贷、车贷、消费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当每月工资的大部分都用于偿还房贷时,生活质量必然会大幅下降。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正视这些挑战,并积极做好准备,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不确定性。
首先,我们需要优化资产配置。改变以往家庭资产过度集中于房产的局面,可以考虑适当减持非核心房产,增加金融资产的配置,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抗风险能力。
其次,要提前规划养老需求。适老化改造不应等到需要时才临时抱佛脚,而应该提前规划,并及时了解当地的补贴政策。一些地方政府会为适老化改造提供补贴,这可以有效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第三,保持现金流稳定。这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时期,保持充足的现金流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从节流入手,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开源则更为可靠。努力增加收入,才是应对风险的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