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盯着上海二手房的数据,看得我直皱眉。说实话,干了这么多年房产自媒体,上海市场在我心里一直是块“硬骨头”,全国楼市的定海神针啊!
可这回,连它似乎都有点“扛不住”了,这信号灯一亮,可不是小事儿。为啥这么说?您听我慢慢唠。
这事儿吧,情绪有时候比事实跌得更狠。现在市场里弥漫着一种“等等看”、“再跌点”的氛围,这种观望情绪传染性特别强。大家伙儿对后市的预期有点蔫儿了,觉得房价还得往下出溜。
您想啊,要是连最该看涨的地方都人心惶惶,这预期要是稳不住,那可真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所以啊,当务之急,是得想办法给市场提提气,把这股子消极劲儿给扭过来,让大家看到点光明的尾巴。
说到数据,7月份那成交量的数字,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1.69万套!虽然听着没以前火爆,但您知道关键在哪吗?它硬是没跌破1.5万套那条心理防线。这说明啥?说明市场里想买房的人还在,活跃度没凉透!
只不过现在大家更精了,都在憋着劲儿等更划算的价儿。典型的“价跌量稳”,卖家想出手,就得在价格上多割点肉,买家呢,捏着钱袋子精挑细选,这就是眼下最真实的写照。
但另一组数据就有点吓人了——22.3万套!这是7月份上海二手房挂出来卖的量(数据来自某大型中介机构)。您没听错,二十多万套房子同时在市场上飘着呢!这卖盘压力,简直像座小山压在胸口,喘气都费劲。
我认识的好几个中介朋友,天天跟我吐槽,说房源APP刷一次就多几百套,看得眼都花了。
这种“房源海啸”直接冲击价格,是最近几个月上海房价被摁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子多了,买家挑花了眼,卖家想快点出手?那只能降价!
具体跌了多少?咱们掰开揉碎了看。国家统计局那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记得吧?它清清楚楚写着:5月,上海二手房价环比(跟上个月比)由涨转跌,跌了0.7%;
6月呢?接着跌,又是0.7%。这还没完,等到了7月,另一家权威房产机构的最新数据更扎心——环比跌幅直接扩大到1.82%!这可是实打实的连续三个月下滑。
虽然过几天还得跟国家统计局的最终数据对对账,但这个趋势,基本是板上钉钉了。从微跌到加速跌,这曲线看着就让人心头发紧。
您想想,上海是谁?它可不是一般的城市。过去这些年,甭管其他地儿楼市怎么风吹雨打,上海房价那叫一个“稳如泰山”,不仅在一线城市里拔尖儿,放全国都是响当当的优等生。
可如今,连这优等生都开始交“下滑”的成绩单了,这传递的信号太强烈了!它说明去年10月份好不容易盼来的那波止跌回暖的小火苗,眼瞅着又要被浇灭了。
上海就是全国楼市的体温计,它要是持续低烧,那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能好到哪去?要是连上海回暖都这么费劲,其他城市的压力,那真是想想都头大。
为啥会这样?根子上的原因咱得认。大环境摆在这儿:人口增长踩了刹车,甚至开始负增长了;再看供应端,前些年各地卯足了劲儿盖房子,现在很多地方慢慢从“不够住”变成了“住不完”。
这种整体性的供大于求,是这几年楼市进入漫长调整期的底层逻辑,谁也绕不开。房子这东西,终究是给人住的,人少了,或者盖多了,天平自然就倾斜了。
当然,咱也不能光说丧气话。政府其实一直没闲着,眼看着市场往下出溜,各种“托市”的政策工具箱也在不断往外掏家伙事儿,
什么降首付啊、降利率啊、优化限购啊,目标很明确,就是防止它“咣当”一下摔得太狠。这些措施,说实话,还是起了点作用的,至少没让局面彻底崩掉。
但您也瞧见了,这下滑的惯性,目前看还没完全刹住车。药在吃,病在治,但见效没那么快。
这里头还有个关键点:咱中国市场太大了,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房地产市场是分层的,一线、二线、三四五六线,差别大了去了。
虽然整体供大于求是大趋势,但在上海这种超级都市,您说会彻底没人要房子吗?那不可能!它的人口吸附力、资源集中度摆在那儿。
所以,上海目前遇到的困难,除了上面说的大环境、高供应压力,市场里弥漫的那种“信心不足”的悲观情绪,绝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很多人不是买不起,是不敢买,怕买亏了!
所以啊,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开头那个“情绪”上了。稳住上海楼市,意义太重大了!它不光是稳住一座城的房价,更是稳住全国楼市的军心。
它就是一个标杆,一个风向标!
如果连上海这座堡垒都守不住,让悲观情绪占了绝对上风,那对其他城市的冲击,绝对是毁灭性的。
反过来,如果上海能率先企稳,甚至慢慢回暖,那给全国市场带来的信心提振,将是巨大的!
这仗,上海得扛住了!大家伙儿都眼巴巴看着呢。咱就盼着,这“体温计”能早点回升到正常刻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