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化新网)
草甘膦在经历三年低位运行后,近期迎来转机。随着行业反内卷专题会议的召开,叠加出口回暖等多重利好,95%草甘膦原粉价格从此前的2.2万元(吨价,下同)涨至近期的2.6万元,涨幅接近20%。行业毛利率由负转正,达到3.82%,单吨毛利回升至约1000元。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部分企业订单已排满,短期内市场仍存在供应缺口。
海外销售旺季开启
“当前草甘膦价格较一季度出现明显上涨,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行业库存处于低位,6到8月正值草甘膦出口南美地区的传统旺季,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饱和,市场供应趋紧;二是孟山都破产传闻引发市场对全球供应稳定性的担忧,对国内价格形成较强提振;三是此前价格长期低位运行,行业存在强烈的修复需求。”兴发集团董事会秘书鲍伯颖如此分析。
作为全球最大的除草剂产品,草甘膦下游主要分为农用和非农用领域。其中,农用占比超过90%,主要用于传统作物和转基因作物;非农用则主要用于家用草坪、森林、苗圃等,需求相对稳定。目前全球草甘膦产能每年约120万吨,其中海外产能达每年38万吨、国内产能每年81万吨,美国阿宝公司及住友化学印度有限公司合计产能不足5万吨。
草甘膦需求中70%依赖出口。自5月以来,南美地区进入采购旺季,制剂订单集中下发,推动产品报价上涨。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草甘膦出口量33.1万吨,同比增长14.2%;出口金额9.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但出口均价有所下降。
成本驱动供给优化
从成本端来看,近年来在“三磷”治理、环保督察、能耗管控等政策约束下,黄磷产能及能耗受到严格限制,价格震荡运行。上半年国内黄磷均价为2.33万元,较2024年均价上涨464元。草甘膦生产所需的烧碱等原材料也普遍上涨,其中烧碱上半年均价同比上涨11%。
从供给端来看,2018至2025年上半年,草甘膦行业未新增产能,2025年国内有效产能稳定在80万吨左右。政策限制新增产能,行业扩产以技改为主。“江山股份目前草甘膦产能为7万吨,贵州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产能5万吨,预计2025年年底前试生产。”江山股份在接受投资者询问时表示,根据2024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建草甘膦生产装置被视为限制类项目,旨在遏制无序扩张、维持供需平衡。
从库存端来看,草甘膦经过前两年的去库存周期,当前处于全球低库存阶段,补库需求开始显现。兴发集团指出,伴随国内市场夏季农田除草需求上升,下游制剂厂商备货积极性增强,询单量明显增加。
后市价格持续看涨
“后期草甘膦价格有望延续涨势,一是主流企业接单情况良好,库存压力小;二是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内外贸客户采购积极。”鲍伯颖说。
短期来看,据百川盈孚数据,2025年5月以来,草甘膦需求端持续坚挺,南美地区制剂订单密集下发,主流企业排单充足。中长期来看,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及百草枯等除草剂被禁用,草甘膦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行业库存已由5月初的7.89万吨降至8月1日的3.06万吨,处于历史低位。中农立华原药监测显示,目前草甘膦出口订单已排单交付,成交价持续上移。
开源证券化工团队认为,供给端受孟山都产能不确定性等影响,行业竞争格局有望优化,国内龙头公司市占率或将提升;需求端则受益于转基因作物推广及替代除草剂禁用。因此,草甘膦供需结构持续改善,行业有望迎来底部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