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专项赛全国决赛在合肥瑶海圆满落幕。这场汇聚了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百余所高校、200余支顶尖队伍的技术盛宴,不仅展示了我国在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也将科创界的目光聚焦于赛事举办地——合肥瑶海。
为什么是合肥瑶海?在瑶海工业展馆里找到来自历史的答案
在瑶海工业展馆中,一段段辉煌的工业发展史揭示了这片土地深厚的制造基因。早在1951年,合肥汽车配件厂就改装出安徽历史上第一辆客车“爱国号”;1964年,合肥塑料厂生产出全国第一双PVC泡沫拖鞋;1970年,合肥无线电二厂参与生产的零部件应用于新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同年,合肥灯泡厂试制出安徽第一只黑白显像管;1979年,合肥电机厂成功制造中国第一台单机容量1200千瓦的大型潜水电泵;1985年合肥无线电二厂建成安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
这些曾在新中国工业史上留下无数个全国第一、全省第一、全市第一的工厂,均坐落于曾经的合肥市东市区、现在的瑶海区。时光飞逝,尽管传统制造业随时代变迁逐步转型,但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的精神始终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也为当前瑶海区布局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奠定了坚实根基。
为什么是瑶海?在瑶海产业布局中找到来自当下的答案
走进位于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的合肥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训练场,仿佛步入一个未来世界。在这里,数十台人形机器人正在模拟的工业生产线上进行搬运分拣训练,在模拟商超环境中为顾客提供导览服务,在模拟家庭厨房中协助完成备餐任务。这个被媒体誉为安徽首家“机器人大学”的训练场,作为合肥智能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板块,构建了“场景-数据-算法-生态”四维联动的机器人训练体系。通过布局100多台异构智能机器人集群,该平台能够满足机器人从产品生产、测试训练到数据收集、产品迭代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高能级平台自然能吸引优质企业集聚。目前,瑶海区已招引乐聚机器人、史河机器人等一批产业链优质企业。成立于2016年的乐聚机器人,2023年发布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KUAVO(夸父)。2024年,企业获评人工智能领域最高荣誉“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是唯一一家入围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瑶海坐落主城区,工业底蕴深厚,我们落户后,无论是当地完善的产业生态还是有力的人才输送,都推动着公司快速做大做强。”该企业负责人任广杰表示。
瑶海人形机器人在进行工业场景训练。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瑶海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成果不断壮大。同样落户在中国网谷的史河机器人也是业内翘楚。这家致力于为高校、科研单位提供开源移动机器人、复合机器人、具身智能开发平台和机器人实验室建设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积累了包括高精度室内外定位导航、移动抓取、远程操控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我们现在做的是具身智能的核心数据采集,能够帮助机器人具备‘感知世界-自主决策-动手执行’的闭环能力。”史河机器人技术人员胡娟说。
为什么是瑶海?在科创产业的集群效应中找到来自未来的答案
瑶海的科创产业布局正百花齐放。今年秋季,瑶海企业信和航遥与国内卫星领域头部企业长光卫星联合研制的“瑶海科创号”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即将发射,其分辨率高达0.3米,重访周期仅3-4天,技术指标跻身国内外先进水平。这是瑶海进军空天信息产业、布局未来赛道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瑶海区推动科创资源整合,组建瑶海科创集团,依托“中国网谷”、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合肥物联网产业园、长三角科技战略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载体,围绕装备制造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氢能)、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方向,加强产业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