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特朗普现在真的是把大豆当成了谈判筹码?不管是中国不给钱,还是美国想拿补贴换市场,他一直在玩一种“我赚了关税钱,你给我买大豆”的游戏。我看他发那条推文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点沉。大豆这事儿,他说是为了农民好,但实际上,怎么看都像是在转移焦点,借着“农民受害”给自己加分,而把责任都推给中国了。
先来捋一捋背景吧。我们知道,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其中大豆是最主要的受害品之一。中美关系紧张时,中国对美国的大豆实行高额关税,导致美国农民大豆出口大幅下降。按理说,特朗普在打贸易战时应当有个计划,最终要给农民一个交代——可现在看他发的这条推文,似乎是把农民当成了调解的棋子。大家都明白,一场贸易战打下来,谁亏谁赚的底儿,恐怕比大豆市场更复杂。
他提到中国原本应该买走数十亿美元的大豆,可能这是一种误导。中国本来就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如果没有美国的价格优势,为什么还要冒着高关税的风险购买?况且,特朗普自己也知道,美国加的关税早就让中国进口商选择了其他更便宜的供应商。可特朗普现在拿这话说事,是在试图抹掉自己的责任。换句话说,他在暗示:你看,中国没兑现协议,美国农民就苦了。问题是,他自己能为农民做什么?
再看特朗普的说法,“我们在关税上赚了这么多钱,要拿一小部分来帮助农民这话的表面意思是,他赚了钱可以给农民补贴,解决他们的困境。但是问题来了,关税本来就是一个经济负担,没听过谁把税收当作是一笔额外的“好事”送出去。对美国消费者来说,贸易战也让他们的生活成本上升了。特朗普这一招,像是用农民的痛来填补政策的漏洞,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英雄”形象,然而这些补贴能持续多久?美国农业的长期困境又怎么解?
而且,特朗普提到的“昏昏欲睡的乔·拜登”似乎也不过是他借机指责的另一个目标。拜登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要看他如何平衡对中国的政策,尤其是在大豆这样重要的农业品项上。特朗普说他四周后会和中国谈,这里面的潜台词就是“要不买我的大豆,我就和你再谈贸易”。但问题是,中美贸易的真问题,并不仅仅是大豆。而且,拜登也不是傻子,不能单纯为了特朗普的个人面子去照单全收。
说到这里,特朗普显然是站在了美国的传统经济利益立场上,利用大豆这类农产品去交换市场。这种短视的策略,不仅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让全局陷入了“强压”和“妥协”的困境。如果中美真的要恢复合作,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贸易才是可持续的。只特朗普可能忘了,谈判不仅是要对方买单,还得自己拿出诚意。比如取消对中国的某些不合理关税,甚至是调整一些不切实际的政策。
我查了下相关数据,2019年,美国的对华大豆出口减少了25%以上,给美国农民带来了重大的损失。而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美国大豆价格在贸易战初期就已经大幅波动,这背后的经济影响显然不是一句“我们赚了钱给农民补偿”就能解决的。因为更深层的问题是,谁会继续在不公平的规则下投资,谁又会相信短期的补贴能带来长期的利益?
美国和中国的贸易关系,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一场大豆交易来恢复。特朗普这波操作,明显忽略了一个事实:中美之间的合作,要看更广泛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政治博弈,而不仅仅是把大豆当成一个简单的商品去谈判。
我有个问题想问问:特朗普这么急切地提出四周后的会面,是不是已经预料到中国根本不愿意拿大豆交易换其他东西?他到底有几成把握,能够通过这种强硬的策略获得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