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用中国(云南·昭通)网站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将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心堂”)再次推上风口浪尖。其旗下德钦河香中路连锁店因超量开药、未核验参保人医保凭证、无处方销售处方药等违规行为,被当地医保局处以追回医保基金并罚款的行政处罚。
而这并非孤例。近年来,这家拥有上万家门店的连锁药店巨头,正因医保基金使用不规范问题频频被罚,暴露出其在高速扩张背后日益严峻的合规与管理漏洞。
屡罚不改,医保合规风险高企
行政处罚决定显示,德钦门店被责令退回违规医保基金1246.65元,并处2倍罚款。类似的情况在2025年屡见不鲜:施甸、澄江、昆明等多地门店也因“超量开药”“违规结算”等问题接连受罚。
更值得警惕的是,早在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就曾对一心堂进行约谈,指出其部分门店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代为结算等多项问题,违反《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随后公司开展自查,退回违规医保基金1070余万元。
然而,从2025年仍有门店因同类问题被罚来看,一心堂的整改效果存疑,医保合规风险并未得到根本性控制。
扩张后遗症:管理跟不上规模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一心堂拥有直营连锁门店11372家,广泛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地。然而,门店数量的增长并未带来管理能力的同步提升。
国家医保局曾明确指出,“超量开药”等行为包括通过买赠诱导参保人集中购药、为代配药人员多开贵重药品等,反映出部分门店为追求销售业绩,不惜触碰医保红线。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这类行为不仅带来直接的经济处罚,更可能导致医保协议解除,影响长期经营。
业绩承压,净利润断崖式下跌
就在合规问题频发的同时,一心堂的业绩也亮起红灯。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5.49亿元,2024年骤降至1.14亿元,同比下滑79.23%。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0%,归母净利润下滑11.44%,门店总数较年初净减少126家。
曾经的高增长时代已然结束,公司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甚至“量利齐跌”的严峻局面。
政策收紧,经营环境雪上加霜
自2025年4月1日起,“双通道”药店强制推行电子处方,普通门诊统筹医保处方也将逐步电子化。一心堂在半年报中坦言,新规导致操作流程复杂化,影响效率和顾客体验,部分区域处方流转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