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位顶尖学者把脉中国经济!房地产不是绝症,这样做就能快速反弹
创始人
2025-11-17 15:06:17

最近投资圈都在聊一个话题:中国经济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暖?房地产会不会拖垮全局?

10 月 29 日毕盛投资三十周年论坛上,两位大佬的对话给出了答案 ,

新加坡前首席经济学家、毕盛投资(上海)主席陈光炎,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朱天,罕见达成共识,

“当前经济下行的核心不是结构性绝症,而是房地产调整引发的 “抽筋”,只要稳住地产、激活需求,反弹就能来。”

两位学者拿数据、举实例,把复杂的经济逻辑讲得明明白白,

陈光炎每年来中国四五次,观察经济有个独特的 “微观视角”。前些年经济景气时,他去上海的高端海鲜餐厅,门口排着长队,包间全满,

后来再去,不少海鲜店关了门,隔壁人均几十块、送米饭泡菜的韩餐馆却挤得转不开身。

“这就是房地产下滑带来的连锁反应。” 陈光炎一句话点透,他算过一笔账,房地产对中国 GDP的直接和间接贡献最高能到六成,这么大的板块降温,整个经济自然会跟着慢下来。

2015 年,上海一套 80 平米的不错地段公寓,价格和纽约同类房源差不多,都是一百二三十万美元,但当时上海人均 GDP 只有纽约的五分之一。“泡沫确实不小,但调整带来的冲击也超出预期。”

他做过个粗略估算:房产每缩水 100 元,家庭消费就会减少 14 元。一套上海公寓从 600 万跌到 420 万,这户家庭可能就会少花 25 万消费。

把全国下跌的房产都算进去,过去四年里,大概有 6 个百分点的 GDP 从消费变成了银行存款,相当于每年少花 1.5 个百分点的 GDP。

我认识一位在杭州做建材生意的老板,2021 年之前,他的工厂订单排到三个月后,工人三班倒赶工,

2022 年之后,房地产新项目锐减,他的订单直接砍半,只能裁掉一半工人,自己也从开奔驰换成了代步车。“不只是我,下游的装修公司、五金店,上游的水泥厂,都在熬。”

陈光炎强调,这不是 “心脏病” 而是 “抽筋”,一个跑得太快的运动员突然腿软,不是身体垮了,是需要调整。

中国经济的供给侧其实很能打: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线上销售这些板块还在增长,全球创新指数已经超过德国、日本,太阳能产业更是靠多年坚持拿下全球主导地位。

“中国的产业模式像‘国家级风投’,敢在新能源、AI 这些领域长期投入,还能让企业在国内激烈竞争中练出真本事,再放到全球市场拼杀。”

陈光炎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动物园里的老虎等着喂肉,中国的企业却要自己在丛林里打猎,这样练出来的竞争力,不是短期能被超越的。

如果说陈光炎把 “病症” 说透了,朱天就直接开出了 “药方”。

他一上来就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经济下行不是结构性问题,也不是周期性问题,是政策诱发的房地产下滑,这个因素能解释 80% 的原因。”

2021 年中国经济还是全球亮点,消费信心、企业盈利都在高位,那些所谓的结构性问题当时就存在,但经济照样向好。真正的转折点,是对房地产高杠杆企业的融资限制 ,

这个靠借钱运转的行业被按下暂停键,资产价格暴跌,债务爆雷,进而拖累投资、消费。

“房地产投资 2023 年同比下滑 10%,单这一项就拖累 GDP1.5 个百分点,再加上关联行业的连锁反应,影响能占到 GDP 的 25%。” 朱天算得很清楚,这不是长期慢性病,是短期急性冲击。

他给出的 “双支柱政策” 很具体:一是全民发 3000 元无条件消费券,总量 4 万亿元,相当于 GDP 的 3%,直接把消费总量拉起来;二是成立全国性房地产重组信托公司,由中央政府出资,专门处理行业风险,阻止危机扩散。

“有人担心发消费券是浪费,其实不然。” 朱天解释,消费券是短期工具,今年发了激活经济,明年好转就不用发了;就算效果不及预期,老百姓也拿到了实惠,而中央政府债务率只有 GDP 的 20% 多,完全有能力承担。

这不是空想。2020 年武汉解封后,曾发放过亿元级消费券,带动餐饮、零售行业快速回暖,不少小店靠这波消费潮活了下来。如果扩大到全国规模,对消费的拉动效应会更明显。

至于房地产,朱天认为不能靠地方政府或商业银行,只有中央出手成立专门机构,才能接住行业风险。就像上世纪 90 年代处理国企坏账那样,集中力量化解风险,才能让行业软着陆。

两位学者的观点,其实戳中了当前经济的核心矛盾:需求端疲弱但供给端有韧性,短期冲击可以靠精准政策化解。

很多人担心的人口老龄化、杠杆率这些结构性问题,确实需要长期应对,但它们不是当前经济放缓的主因。

就像一个人跑步时抽筋,首先要做的是拉伸、补水,而不是纠结于长期健身计划,等缓过来了,再慢慢优化体质。

中国经济的底子还在:14 亿人的大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持续的科技投入,这些都是反弹的底气。房地产 “抽筋” 带来的疼痛是暂时的,只要稳住这个关键变量,再用消费券激活需求,经济快速反弹不是奢望。

总结下来就是:房地产不是绝症只是抽筋,供给端有韧性,需求端需激活,双支柱政策发力,经济回暖就有明确路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来分享给您“快乐竞技怎么开挂... 您好:快乐竞技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951342】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
实测讲解“小乐红中麻将开挂辅助... 您好:小乐红中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84099】很多玩家在这款...
深度解读:宁德时代、特斯拉背后... 全球锂电池前驱体材料龙头中伟股份,正式开启港股上市进程。 据中伟股份日前披露H股招股说明书,这家宁德...
原创 两... 最近投资圈都在聊一个话题:中国经济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暖?房地产会不会拖垮全局? 10 月 29 日毕盛...
核心骨干“上位”!邵航掌舵中原...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正式核准邵航出任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