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官员:特朗普认为中国会最早投降,当中方反击时,美国已经输了
创始人
2025-11-21 14:59:25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特别是在特朗普第二次执政后,关税问题更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些美国官员私下透露,特朗普最初的想法是,认为中国经济压力大且过度依赖对美出口,因此通过加征关税可以迫使中国先低头。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中国不仅没有退让,反而迅速反击,使得美国措手不及。经过几轮较量,美国经济承受了不小压力,全球供应链也遭遇了大乱局。这场贸易战的背后,揭示了美国在判断中国经济韧性上的重大失误,也让人们明白了,大国之间的博弈绝非简单的谁先妥协的问题。

特朗普为什么如此自信地发起贸易战?他的信心,主要来源于对中美贸易数据的解读。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过大,根据2024年的数据,这一顺差高达2758亿美元,这让他觉得中国非常依赖美国市场。他的团队也推测,中国的对美出口占比约为19%,加征关税后,中国经济很可能在短期内就无法承受,最多三个月就会妥协。美国还借鉴了1980年代美日贸易争端的经验,当时日本在贸易战中选择了让步,美方认为中国也会走同样的路。然而,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中国的经济规模庞大,内需市场稳固,2025年一季度,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9.1%。中国的工业体系完善,涵盖了联合国分类的所有41个大类,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了9.7%,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也暴增了45.4%。这些强劲的数据,使得美方的关税压力并未能迅速击垮中国经济。

特朗普在推进关税政策时,忽视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事实上,美国很多商品都离不开中国的制造。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美国企业彻底切断与中国的供应链,利润可能会下降40%。加征关税的成本最终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根据零售商协会的数据,每个美国家庭每年需要多花1200美元。此外,美国的决策过程也显得相当混乱。特朗普的政策常常由身边的小圈子决定,而且他还经常通过推特做出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例如,2025年5月,谈判出现了些许进展时,特朗普突然发推称将半导体关税提高至100%,这一举动迫使中国不得不调整战略。欧盟的贸易委员公开批评特朗普这种随意的做法,认为这不具备严肃的谈判风格。美国的不稳定决策让盟友们也开始感到不满,G7峰会甚至一度成为批评美国的场合。美方的判断失误,暴露了他们低估了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也低估了全球经济的互联性。

面对美国的关税措施,中国没有选择被动挨打,而是迅速采取了对等的反制措施。2025年4月10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一份清单,决定对美国所有商品加征相同额度的关税。这一反制措施打破了美方原本的速战速决的幻想。美国的大豆产业曾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特别是中西部的农场主。然而,在中国把大豆纳入反制清单后,巴西和阿根廷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2025年一季度,巴西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同比增长了24%,美国的大豆库存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导致美国农场主的损失惨重,许多企业开始游说政府重启谈判。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对稀土的管制。中国控制着全球稀土的主要供应,对钐、钆、铽等七类元素实施了出口管制,这些元素是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核心原料,涉及到雷达和激光设备的生产。美国没想到中国会使用这一核武器,以至于美国军工企业的生产链中断,成本上升。

在战略层面,中国也加快了减少对美依赖的步伐。与东盟的自贸协定升级,让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在2025年一季度达到了2378.3亿美元,增长了6%,东盟也稳稳占据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同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华为的麒麟芯片已经实现了7纳米的量产,减少了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国内消费也迎来了反弹,2025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12万亿元,内需贡献率也升至79.1%。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全产业链的保障,增强了其抗风险的能力。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的稳健策略,让美国意外。2025年6月的伦敦会谈中,中国同意增加农产品的采购,但同时坚持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的自主权,拒绝了美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一系列的组合拳,不仅战术上精准,战略上也深远,让关税战的主动权逐渐从美方转到中国手中。

然而,贸易战的副作用开始在美国国内显现。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GDP环比增长了3%,但个人消费支出和国内私人投资的贡献却为负,滞胀的风险也逐渐加剧。根据商务部的数据,美国上半年失去了约18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制造业占比超过60%。在国际上,2025年5月,欧盟对美国的钢铝加征报复关税,随后加拿大和墨西哥也跟进了。印度本来打算参与对中国的围堵,但在看到中国反击的力度后,反而加快了与中国的自贸谈判,2025年一季度,中印之间的贸易额增长了5.6%。这些国际反应让美国的计划大打折扣,贸易逆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进一步扩大,上半年逆差达到了12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的分析表明,美国消费者需求并没有减少,反而将进口渠道转向了墨西哥和越南,但成本却上升了15%。

贸易战逐渐进入僵持阶段。特朗普团队意识到,他们的预测是错误的,中国并没有按照预期迅速妥协。2025年下半年,美国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时决定降低关税,从最高的154%降到平均45%,而中国则暂停了稀土出口管制,并恢复了大豆采购。虽然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回到了谈判的起点,但许多分析认为,美国实际上做出了更多的让步。纽约时报指出,这更像是美国在自己发起的冲突中退缩,结束时的立场比开战时更加弱势。在这次谈判的最后阶段,美方一度威胁要加征100%的关税,而中国则加强了稀土规则,要求所有海外企业在使用含有中国稀土的产品时进行审批。特朗普曾一度考虑取消这场会晤,并警告将切断食用油的贸易,但最终他选择冷静下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表示,双方达成了实质性的框架协议,避免了全球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金融时报指出,这一次中国的准备比十年前特朗普第一次发起贸易攻势时更加充分,最终迫使美国停战。

休战的结果对全球的影响也很大。东南亚的出口商受益于全球供应链的调整,但他们也担心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尽管美中关系暂时得到了缓和,但双方的核心问题,如技术转让和贸易平衡,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专家认为,特朗普的关税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中国的影响力,也导致了美国在亚洲的地位逐渐下滑。回顾历史,类似的误判并非首次发生,例如拜登政府对俄制裁引发了欧洲的能源危机,美国通过高价天然气获利,但却遭到盟友的不满。军事和国际事务方面,贸易战也波及了敏感领域,中国的稀土管制影响了美国的军工产业,但并没有发展成全面对抗。美国试图拉拢盟友围堵中国,但欧盟和印度则更倾向于独立的贸易政策,避免卷入大国间的冲突。

这场贸易战从特朗普的自信判断开始,到中国的坚定反击,再到最终的休战协议,暴露了霸权思维的局限性。美国低估了中国的经济韧性,结果自己陷入了内外困境。直到2025年11月,美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星舍基地:将“流量”转化为“金... 星舍基地:将“流量”转化为“金融资产”的资本叙事 星舍明星孵化基地通过精密的商业设计,致力于将难以估...
原创 美...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特别是在特朗普第二次执政后,关税问题更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些美国官员...
大众公用:11月20日融券卖出... 证券之星消息,11月20日,大众公用(600635)融资买入1.94亿元,融资偿还3.01亿元,融资...
马斯克对话黄仁勋,“吵起来了” “货币将变得无关紧要了。” 当埃隆·马斯克在舞台上抛出这个石破天惊的论断时,全场先是静默随即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