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新加坡交易所(SGX)与纳斯达克(Nasdaq)联合官宣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计划于2026年年中推出“全球上市板”(Global Listing Board)。这一创新机制以“一套文件、两地挂牌”为核心,打破了跨太平洋上市的监管壁垒,为企业构建起连接美国资本深度与亚洲增长红利的全新通道,标志着全球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进入实质阶段。
本次合作并非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通过监管标准协同与流程优化,打造出标准化的跨境上市解决方案。其核心规则与服务特征已明确,具体细节如下:
核心准入与规则
配套支持体系
中概股的新选择与挑战
这个新的"全球上市板"为中概股带来了更广的选项,但具体是否适合,还需要公司结合自身情况仔细权衡。
近年新交所面临优质上市资源流失与流动性不足的双重困境,这一问题已通过企业的实际选择凸显——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新兴科技公司中,出行巨头$Grab Holdings (GRAB.US)$、“东南亚小腾讯”$Sea (SE.US)$均绕过本土市场直接赴美上市,就连OSIM(傲胜)、仓储运营商GLP等本地老牌企业,也在近年陆续从新交所退市,转向流动性更充沛的市场。数据层面,据LESG统计,截至2025年11月上旬,新交所主板今年仅完成5宗IPO,这已是近年最佳表现,却与同区域的港交所形成悬殊差距: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1月初透露,今年香港股市日均成交额超320亿美元(较去年翻倍),前10个月IPO数量达80宗、募资超260亿美元,募资金额稳居全球第一。在此背景下,新交所与全球资本活跃度最高的纳斯达克合作,既是为了引入美股资金活水激活本土流动性,更是希望借助自身亚洲区域枢纽优势,成为企业对接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以“美股流动性+亚洲成长性”的组合拳,扭转优质资源流失的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