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最近六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从4030点跌到最低3840点,跌幅最高达到4.7%,但几大国有银行的股价却逆势大涨,领涨的中国银行股价在这一时间段上涨了10%左右。截至本周五收盘,工农中建邮储五家国有大型银行的总市值已经达到11万亿元人民币,占沪市主板总市值的20%左右。
很多人喜欢拿A股银行股特别是国有大行的总市值说事,认为海外股市的大市值都是高价科技股,而A股却只有“银伟达”不断上涨,这是什么原因?其实A股银行股的上涨,有其特殊逻辑。
首先,上证指数是一个全股票指数,银行板块在权重构成中占比非常大,其实最近一两年来上证指数的上涨基本反映的就是几个国有大银行的走势。由于国内目前间接融资比重过大,银行在整个社会融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银行股本身也被众多主流资金关注,抗跌性比较强。市场会这样理解经济放缓期的银行估值:银行乃万业之母,即便整个社会的利润率下降,但银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利用利差维持一定的利润率,且这种利润率会因为经济总量稳健而表现得相对比较稳定。简单说,银行业的利润率相对更靠谱,在其他行业利润率波动加大的时候更有吸引力。
其次,是银行板块市值超级大,能有效沉淀溢出的流动性。我们可以看看海外资本市场为什么高价科技股能持续大涨,就是有源源不断的流动性涌入,而市场又预期未来流动性会继续宽松,所以高价科技股成为沉淀流动性的资金池。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货币政策也属于相对宽松的,那么释放出来的流动性能去哪里?以前这些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大多去了房地产市场,所以才有高房价,但现在房地产市场的蓄水池功能急剧减弱,只能寻找新的蓄水池,这就是大市值银行股。因此,如果不能从基本面去理解银行股的不断上涨,大家可以换个思路单纯从蓄水池的角度去考虑,资金与筹码的供给关系决定价格。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了,那为什么只有几个国有银行股价大涨,像招商银行这样优秀的股份制银行股价涨幅为什么远远落后于国有大行呢?究其原因,是因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能充分享受经济增长的红利,这也是为什么招商银行能长期维持1倍市净率的原因,而上市银行行业平均市净率只有0.5倍左右。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市场贴得比较近的中小银行因为经营灵活,营收和净利润增长速率会比较高,但在经济增长进入稳健期以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就会失速,且潜在的不良资产会反噬基本面。反观几家国有银行,由于有很多非市场化的重大项目保底,在市场经济活跃快速发展的时期跑不赢行业平均增长,但在经济稳定发展的时期低风险保底的优势就会很突出。这其实也能解释为什么银行板块作为一个联动性很强的品种,最近几年却只有国有大行的股价一枝独秀的原因。
最后我们还是谈谈银行板块本身的优势,那就是低估值和高分红率,也让很多从其他领域溢出的风险厌恶型资金非常看好的原因。银行板块即便涨了这么多,特别是五大行整体市盈率基本就是8倍左右,只有农业银行的市净率超过1倍,其他几大国有银行的市净率只有0.75倍左右,而这些银行的年化分红率都可以达到5%左右。大家可以算一下,目前的银行存款利率能有多少?风险略大的债券市场收益率又有多少?如果万亿级别的理财产品、企业年金和保险资金要买低风险较高收益的产品,会不会首选大型银行股?这里倒不是说国有大型银行股的估值是最低的,很多股份行和城商行的估值更低,但基本面的隐患却可能比国有银行大,对于风格保守的权益资金来说他们也会去权衡。
以上几个因素综合起来看,银行股特别是国有银行股在A股一枝独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资本市场上任何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都是供求关系,都是看资金的投资喜好。比如海外资本喜欢高价科技股有基本面强硬支撑的逻辑和道理,A股主流资金喜欢大型银行股也有自己的道理,这些资金要么带着护盘使命,要么就为了低风险年化稳健收益,但是这些资金是源源不断的,而大型银行股的供给筹码又是相对有限的,股价被推高很正常。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权重银行股上涨,上证指数又不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那也未必是好事。
因此,顺势而为才是正解,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能有5%的年化分红,还是比存银行强,所以存银行还真不如买银行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