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A股低开低走,沪指失守3900点,双创指数大跌。24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跌幅超过2%,5072只个股收跌。
受访人士表示,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市场对AI(人工智能)泡沫的担忧以及A股自身回调压力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A股大跌。缩量下跌显示观望情绪浓厚,短期做空动能尚未完全释放,预计下周A股将延续震荡盘整格局。建议投资者优化持仓结构,减持缺乏业绩支撑的高位股,转向低估值、高分红板块。
近5100只个股下跌
隔夜美股走弱,纳指跌逾2%。11月21日,韩国综合指数、日经225均出现较大跌幅。A股低开低走,沪指失守3900点,双创指数大跌。
截至今日收盘,沪指收跌2.45%报3834.89点,创业板指收跌4.02%报2920.08点,深证成指、科创50均跌逾3%,沪深300跌幅超过2%,上证50跌近2%,北证50跌近5%。
盘面呈现“一片绿”,英伟达概念、存储芯片、BC电池、HIT电池、通信设备等板块均跌约6%,电子元件、输变电设备、化肥农药跌幅超5%,稀有金属、有机硅也遭遇重挫。
31个申万一级行业均收跌,跌幅超过2%有24个。其中,综合、有色金属、电力设备板块跌幅均超过5%,基础化工、电子、通信、钢铁、环保、纺织服饰、房地产、建筑材料、商贸零售等板块跌幅也靠前。
相比之下,大消费板块表现相对抗跌,传媒、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银行等板块跌幅均不超过1%。
市场亏钱效应明显,共计5072只个股收跌,跌停股99只;仅有354只个股收涨,涨停股33只。
多重因素导致大跌
为何今日A股出现大跌?
青岛安值投资高级研究员程天燚向记者分析,今日A股大跌受多重因素共振:一是美股科技板块大幅下跌,A股早盘相关标的跟跌。二是前期科技标的积累较高涨幅,本身有调整的内生性需求,因此下跌幅度相对较大。三是日方发出错误言论造成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下降。
格上基金研究员毕梦姌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首先,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叠加日本债市动荡,引发对全球流动性收紧的担忧,导致风险资产遭遇抛售。在此背景下,A股难以独善其身。其次,A股前期反弹后,AI、新能源等部分热门板块估值偏高。而近期两市成交持续萎缩,缺乏增量资金承接,任何消息均容易引发资金集体出逃。从时间维度看,沪指自11月初4000点上方回落至今已持续约两周,符合技术性调整的时间周期。
程天燚认为,短期利空集中释放、跌幅已深,后续可能会出现反弹的机会,短期可优先布局“有逻辑支撑却被错杀”的方向。中长期需紧盯经济数据,若有所改善,低位顺周期板块有望接棒轮动。前期促成A股上涨的因素并未发生显著改变,中长期方向依旧向上。
龙赢富泽资产董事长童第轶表示,受内外双重压力影响,今日A股大幅回调。外部看,美联储官员近期释放鹰派信号,美债收益率再度攀升,压制全球风险资产估值;同时,地缘局势紧张加剧资金避险情绪。内部看,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如科技、新能源)面临获利回吐压力,叠加部分经济数据弱于预期,市场对政策落地节奏产生分歧。
下周有望触底反弹?
近期A股震荡下跌,科技股回调明显。下周行情怎么走?
壁虎资本基金经理陈雯表示,预计下周A股延续震荡盘整格局。指数在创阶段新高后回调实属正常,投资者不必过于恐慌,可以耐心等待明确的企稳信号。仓位管理方面,建议采用哑铃策略,以科技(AI、半导体)为进攻主线,以医药(创新药)、新消费为防御,同时关注高股息资产(电力、保险等)。
胡墨晗判断,指数短线杀跌已临近尾声,下周有望触底反弹。考虑到不降息预期已被市场基本定价,且中国并不存在AI资本开支过度的问题,叠加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预期与明年春季行情的一致预期,市场在12月可能出现增量资金抢跑行为。当前市场受海外波动影响而陷入迷茫,恰是加仓布局的良机。
“A股投资者当前无需过分恐慌,虽说调整或延续一段时间,但调整空间基本到位。”夏风光认为,当前,无论A股还是美股都没有实质性的利空,市场的调整更多源于心态的变化,以及对于12月份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变化。
“缩量下跌显示观望情绪浓厚,短期做空动能尚未完全释放。”童第轶表示,见底需关注三大信号:一是单日恐慌性放量长下影线;二是北向资金连续回流;三是政策利好(如降准、产业支持)明确出台。技术面看,沪指若守住3750点支撑,或酝酿反弹。预计下周初惯性下探后震荡筑底,全周呈“先抑后稳”走势。当前应严控仓位至五成以下,规避高估值题材股,重点布局低位绩优蓝筹(如消费、医药)及政策受益方向(如国产替代、高股息央企)。黄金、国债等避险资产可适度配置以对冲波动风险。
“市场在快速下跌后,存在技术性反弹的内在需求。但临近月末叠加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在即,市场情绪可能依然谨慎,反弹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更可能以震荡探底回升的形式展开。”毕梦姌直言,在市场震荡期,需保持冷静。以下信号可判断市场是否正在筑底:一是观察机构超配的TMT(科技、媒体、通信)板块是否完成仓位再平衡,以及近期强势的银行、石油等红利板块会否出现补跌。二是市场需要出现放量阳线以及能够凝聚人气的领涨主线。重点关注创新药、人工智能、储能等中长期景气方向。三是需要密切关注日本债市波动是否缓和,以及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给出的政策信号。
注意这些风险
当前,投资者持仓布局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本周市场随全球普跌,今日加速下挫,节奏由震荡转入调整。”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指出,A股科创与美股AI近半年来高度联动,机构重仓参与,涨至高位的赛道分歧加大。一旦流动性预期生变,情绪便互相传导,调整压力随之显现。
明泽投资基金经理胡墨晗表示,本轮调整的核心矛盾是“美联储不降息”预期升温带来的流动性担忧;次要矛盾在于市场对AI泡沫——尤其是美国AI资本开支是否过度的疑虑。与此同时,A股自身本就存在常规调整需求,外部因素加速了这一内部需求的释放。
童第轶提醒道,当前需警惕三方面风险:一是外部风险,如美联储政策收紧延长或地缘冲突升级;二是内部业绩风险,三季报密集披露,个股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引发调整;三是高估值板块的补跌风险。持仓上,建议以防御为主,保持一定现金仓位,等待右侧信号明确。可优化持仓结构,减持缺乏业绩支撑的高位股,转向低估值、高分红板块(如金融、公用事业),或景气度有望回升的消费、科技细分龙头。若市场接近前期低点,可考虑分批布局指数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或优质蓝筹股。总体需保持耐心,谨慎灵活应对波动。
胡墨晗提醒称,后续仍需持续关注美联储政策动向、日本国债市场等外部因素的超预期变化,这些都可能对全球流动性及A股情绪构成冲击。同时应警惕前期涨幅过大、估值偏高、波动剧烈的板块,此类资产在调整中易出现大幅抛压。持仓方面,建议坚持“重结构、轻指数”,保持合理仓位,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估值回落至合理区间的科技成长核心标的;二是受益于政策刺激的内需相关领域。
持仓方面,毕梦姌建议投资者可以进行防御型配置,关注业绩确定性强的板块。另外,适当布局估值回落至历史中枢附近且三季报业绩超预期的高景气成长股,如人工智能、算力和国产替代概念相关领域,有望在市场企稳后反复活跃。
记者 朱灯花
文字编辑 陈偲
版面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美联储人事变动
涉“老鼠仓”!券商投资总经理被罚
多名车主遇“提车骗局”!中间商卷款失联
永辉“胖改”近半却亏超7亿,董事长拟套现4亿离场
软银官宣!清仓英伟达套现58亿美元
百度正式加入!“百镜大战”再升级
科技失宠、消费接棒,A股风格真换了?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