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退场中国接盘!俄罗斯能源战局中的"真朋友"铁律
【前言】
当美国挥舞制裁大棒砸向俄罗斯石油巨头时,印度炼油厂连夜撕毁合同,中国油轮却在青岛港排起长队——这场能源博弈背后,谁在真撑场子?谁在算小账?答案比油价更扎心!
10月22日深夜,路透社一则快讯震动全球能源市场:美国对俄罗斯罗斯石油、卢克石油两大巨头实施二级制裁。这两家企业占俄原油出口总量近半,印度此前靠着七折折扣油每年省下百亿美元,但这一次,新德里选择连夜撤退——国有炼厂印度石油、信实工业等巨头紧急停购新订单,11月21日最后期限前全面切割。
这不是简单的商业选择。印度经济命脉与美国深度绑定:纺织、制药、IT三大产业依赖对美出口,涉及数千万就业岗位。加征25%关税的威胁,足以让莫迪政府连夜开会。数据显示,印度12月俄油进口量预计暴跌40%,转而向伊拉克、沙特、美国求购现货——美油10月对印出口创五年新高,正是印度"弃俄保美"的明证。
莫斯科的失望写满账本。俄方原以为印度能扛住压力,毕竟俄油折扣力度空前:ESPO原油每桶让利8-10美元,卢比结算协议都签了。但现实是,印度退缩后,俄油出口压力激增,每日损失超2亿美元。此时,中国东海油轮的轰鸣声给了俄方答案——青岛港、舟山港、大连港的俄油卸货量不降反增,11月单月进口量突破1500万吨,占中国原油总进口量18%,较去年同期增长5%。
中国凭什么敢硬刚? 外交部发言人11月20日直面记者:"中俄能源合作是市场行为,不受第三方干扰。"这底气来自三组硬核数据:
上一篇:百亿基金经理旗下产品限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