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靖)北京一中院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自去年以来,北京破产法庭成功挽救拥有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资格认证的中小微科创企业27家,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医疗、算力基础设施等科技前沿领域,通过重整、和解程序引入投资24亿元,化解各类债务超100亿元。
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与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后因对赌失败,多家股东向公司提出回购股份要求并提起仲裁申请,公司账户被查封冻结。债权人依法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北京破产法庭快速开启救治通道,高效推进各项重整程序,从重整受理到批准重整计划仅用时140天。
一中院副院长李忠勇介绍,针对科创企业“快迭代、短窗口”的特点,北京破产法庭通过两大举措提速挽救。一是“推定价值+简化流程”抢时间,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科创企业,直接推定其具有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能,跳过传统的价值评估“前置环节”。二是“数字赋能+线上办理”提效率,依托破产审判数字化平台,实现案件受理、财产查控、债权人会议全流程线上化。
据统计,科创企业从启动重整到批准重整计划平均用时四个半月,既可快速救治困境企业,又能较好实现产业延续、核心技术安全等多重价值目标。某公司重整案利用预重整程序,确保快速启动并推进破产保护程序,从受理重整到批准重整计划仅用时35天。
下一篇:中石科技:总计回购约59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