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笔尖绘初心,墨香润使命。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中,当“人民至上”的理念化作笔尖的温度,当“四个机关”的定位融入青春的奋斗,每一个岗位都是彰显制度优势的窗口,每一次感悟都是推动实践创新的星火。为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提高人大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可感度,安康人大微信公众号特开设“安人漫谈”专栏,陆续刊发全市人大干部围绕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等内容,以随笔、评论、诗歌、散文等“微调研”“轻思考”“浅分析”式“小作文”,讲述岗位感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经验做法、展示调研成果,供读者参阅。
在“事内”学习中国经济:读《置身事内》有感
蔡润泽
作为一名在人大预算财经战线工作的年轻干部,日常工作中常与财政收支、转移支付、政府债务等具体问题打交道。阅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兰小欢的《置身事内》一书,恰如一场及时雨,不仅为我们这些身处具体事务的“局内人”提供了宏阔的理论视野和清晰的演进脉络,更促使我深刻反思自身工作的深层逻辑与时代使命。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中国经济的许多现象,诸如高企的房价、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轰轰烈烈的招商引资等,大多停留在碎片化的认知层面。我们习惯于从宏观数据或西方经济理论中寻找答案,却常常感到隔靴搔痒。而《置身事内》最宝贵之处,在于它引领我们穿透宏观叙事的迷雾,深入到地方政府这个“一线作战指挥部”的内部,去理解其行为逻辑和内在动机。
一、从“账房先生”到“治理参与者”,深化对财政工作本质的认识
过去,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容易局限于报表数字、收支科目与执行进度,某种程度上扮演着“账房先生”的角色。《置身事内》一书深刻揭示,财政绝非简单的收钱支钱,而是理解政府行为模式、发展战略意图与资源调配逻辑的核心钥匙。中国的“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等,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塑造中央与地方关系、驱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影响社会结构变迁的根本性制度安排。这让我意识到,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必须超越技术层面,深入到国家治理的肌理之中。当我们审议一份预算报告时,不仅要看数字是否平衡、科目是否合规,更要洞察其背后的政策导向:它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如何在“稳增长”与“防风险”间取得平衡?如何通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社会公平?这本书促使我努力将微观的预算数据与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图景相连接,力求在履职中做到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审视和推进工作。
二、理解“行为逻辑”,提升预算监督的精准性与前瞻性
《置身事内》对地方政府“竞争”与“激励”机制的剖析尤为精辟。它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地方政府会如此热衷于招商引资、推动城市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这种深入行为动机的分析,对于人大有效履行预算审查监督职责至关重要。它启示我们,监督工作不能仅停留在事后纠偏,更要着眼于事前的引导和事中的预警。例如,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不仅要关注债务规模本身,更要理解其形成的深层机制——财权与事权的不完全匹配、以GDP为核心的考核导向、土地金融的运作模式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加强对财政运行规律和潜在风险的研究,推动建立跨周期、可持续的预算管理机制,督促政府优化债务结构、规范融资行为,并从源头上引导发展模式转型,这才是更具深度和效力的监督。
三、把握“时代脉搏”,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主动作为
本书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轨迹,特别是从生产投资型政府向服务型、创新型政府转型的必然趋势。作为身处时代变革中的年轻干部,我们既是这一进程的见证者,更应是积极的推动者。当前,科技自立自强、绿色低碳转型、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成为国家战略重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些中心任务发力。例如,在审查科技研发、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的预算安排时,要重点关注资金分配是否精准聚焦战略目标,政策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绩效管理是否科学有效。我们要善于运用预算约束和导向作用,推动财政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四、砥砺“初心使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贯穿《置身事内》全书的,是一种朴素的关切:中国政府的各种经济行为,最终落脚点在于人民的福祉与国家的现代化。这深刻提醒我们,预算的每一分钱都连着民心,财政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关乎万家灯火。作为人大干部,我们离人民最近,守护的是人民的“钱袋子”。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预算编制审查中,要格外关注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推动更多财政资源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短板倾斜;在预算执行监督中,要密切关注减税降费、惠企利民政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公共资金真正惠及于民。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触摸的预算安排和政策效果。
《置身事内》是一本难得的“解码”中国经济的佳作。它没有给出非黑即白的简单结论,而是致力于呈现一幅充满细节与张力的真实图景。它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是一条在既定约束下的实践探索之路,充满了智慧的变通,也伴随着艰难的权衡。于我而言,阅读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更新,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重塑。它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工作在宏大国家叙事中的坐标。作为人大预算财经战线的一名新兵,我将努力做到既“置身事内”深耕主责主业,又“跳出事外”把握时代大势,在不断深化对政府与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中,提升预算审查监督的质效,为做好新时代人大财经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