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数据显示,百度集团-SW(09888)在资本市场迎来强劲表现。该股高开近4%后持续走高,截至发稿,股价上涨4.65%,报117港元,成交额达2.62亿港元,资金追捧迹象明显。这一股价异动的背后,是国际投行摩根大通的重磅评级调整——其将百度美股目标价大幅上调至188美元,核心逻辑直指百度正经历的根本性转型:从依赖搜索广告的传统互联网企业,加速蜕变为AI基础设施核心供应商,新增长曲线的潜力正被资本市场重新认知。
摩根大通在最新研报中明确指出,百度的投资叙事已发生质的转变,而这一转变的核心驱动力来自AI基础设施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分析师团队认为,过去市场对百度的估值锚点长期停留在搜索广告业务上,但如今昆仑芯片的商业化突破与GPU计算需求的激增,正成为拉动公司营收增长的双引擎。研报预测,百度云业务收入将在2026年实现61%的高速增长,这一增速不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将彻底重塑公司的收入结构与利润模型。
作为百度AI基础设施战略的核心载体,昆仑芯片的商业化进展成为投行关注的焦点。据悉,基于自研架构的昆仑芯4.0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其在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可媲美国际主流芯片,而成本优势更为显著。目前,昆仑芯片已全面应用于百度文心大模型的训练过程,同时批量供应给金融、能源等行业的AI算力需求方。某头部券商的半导体分析师表示,“昆仑芯片的突破不仅解决了百度自身的算力卡脖子问题,更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成为AI基础设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GPU计算需求的井喷则为百度云业务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生成式AI应用的普及,企业对高性能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百度智能云凭借“芯片-框架-模型-应用”的全栈布局,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数据显示,百度智能云的AI高性能计算设施订阅收入已连续多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2025年第三季度该板块收入同比增幅高达128%,成为云业务增长的核心支柱。摩根大通认为,百度在算力调度、集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使其能够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算力服务,这种差异化优势将在竞争中持续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的乐观预期并非全面覆盖,而是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特征——对百度云/AI基础设施业务的高度看好,与对传统广告业务的相对谨慎形成对比。研报强调,此次目标价上调的核心催化剂完全来自新业务的增长动能,而非传统广告业务的周期性反弹。这一判断与百度近期的业务数据高度吻合,2025年第三季度,百度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2%,但传统搜索广告收入增速相对平缓,显示出公司收入增长的驱动力已完成阶段性切换。
“这种转型是百度在AI时代的必然选择。”一位长期跟踪互联网行业的分析师表示,传统搜索广告业务面临流量见顶与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而AI基础设施则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夜,百度通过多年在AI领域的持续投入,终于在这一关键节点形成了技术与商业的双重突破。从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来看,传统广告业务的估值中枢通常在10-15倍PE,而AI基础设施企业的估值可达到30-40倍PE,这种估值体系的切换正是百度股价具备上涨空间的核心逻辑。
百度的转型路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长期的战略坚守。自2017年提出“All in AI”战略以来,百度在AI领域的研发投入累计已超千亿元,构建了从底层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技术体系。文心大模型的持续迭代与昆仑芯片的量产落地,正是这种长期投入的必然结果。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AI布局相比,百度的优势在于技术的全栈式与场景的深度绑定,这种“技术自研+场景验证”的模式,使其在AI基础设施的商业化进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百度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企业的双重挑战。国际层面,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云巨头在AI算力服务领域布局深厚;国内层面,阿里云、腾讯云也在加速AI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摩根大通认为,百度的核心优势在于“AI技术+互联网场景”的协同效应——百度搜索积累的海量数据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AI技术的突破又反哺搜索、短视频等核心业务,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壁垒。
对于投资者而言,百度的转型意味着投资逻辑的彻底重构。过去市场关注的是百度的广告点击率、用户时长等传统指标,如今则更看重昆仑芯片的出货量、AI算力服务的收入增速、云业务的市场份额等新指标。摩根大通的研报指出,随着百度AI基础设施业务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的估值体系将逐步向AI芯片与云计算企业靠拢,这一过程将为投资者带来显著的估值修复机会。
不过,百度的转型之路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一方面,AI芯片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极快,需要持续的巨额研发投入以保持领先;另一方面,全球芯片供应链的波动与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对昆仑芯片的生产与供应造成影响。此外,AI基础设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价格战中保持盈利能力,是百度需要面对的现实挑战。
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资金对百度转型的认可度正在逐步提升。除了摩根大通外,高盛、花旗等国际投行也纷纷上调了百度的目标价,其中高盛将百度港股目标价定为151港元,维持“买入”评级。多家投行的一致看好,反映出资本市场对百度AI基础设施战略的集体认可。
展望未来,百度的转型成效将在2026年迎来关键验证期。摩根大通预测,2026年百度云业务收入将突破300亿元,昆仑芯片的出货量将达到百万级,AI相关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超过40%,彻底改变公司的收入结构。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百度将正式跻身全球主流AI基础设施供应商行列,成为中国AI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百度股价的高开高走,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资金推动,更是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企业转型价值的重新评估。在AI技术重塑产业格局的今天,百度的转型之路为其他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只有放弃短期流量思维,聚焦核心技术研发,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AI基础设施市场的持续扩容,百度的成长故事才刚刚开始,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值得长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