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复兴+供应集中,铀已站上十年大牛市起点?
创始人
2025-11-25 17:32:09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脱碳浪潮推动下,一场“核能复兴”正在酝酿。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瑞银11月24日发布的报告《铀101:助力核能复兴》显示,作为核能关键燃料的铀——其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场由“核能复兴”驱动的结构性需求浪潮,正与一个高度集中且供应受限的供给格局迎面相撞,这为铀价开启一个长达十年的牛市周期奠定了基础。

随着全球对低碳、高基荷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核能正重新回到各国能源政策的中心舞台。以COP28气候大会上“到2050年将核能发电能力提高两倍”的宣言为标志,全球核电部署的强劲势头,正在从根本上改变铀的长期需求前景。瑞银预测,到2035年,全球铀消费量将增长超过50%。

与此同时,供给侧的瓶颈却愈发突出。全球铀矿供应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和生产商手中,这些行业巨头正采取“重价值、轻产量”的策略,在长期合约价格未能达到其激励水平前,无意释放闲置产能。这种供应纪律,叠加新项目投资不足与开发延期等风险,使得供给弹性严重受限。

瑞银认为,这意味着铀市场正从2025年起进入持续的供不应求状态,并且缺口将在2030年后显著扩大。尽管公用事业公司目前签订长期采购合约的步伐迟缓,但这种需求“可以被推迟,却无法被避免”。改行预测,一旦合约签订加速,市场将见证铀价出现一次结构性的台阶式上涨。

超级周期共识:地缘政治风险与政策重构

铀市场后续的走势已经在华尔街形成普遍共识,写道,巴克莱也在在最新的研报中进一步指出,地缘政治风险与“核能超级周期”的叠加,是推动本轮多年期牛市的核心动力。

  • 地缘政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巴克莱分析显示,铀供应链的脆弱性不仅在于上游矿产(哈萨克斯坦占近40%),更在于中游加工环节。全球约40%的铀转化和浓缩产能由俄罗斯控制,这意味着西方国家在关键核燃料环节严重依赖地缘政治对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核电消费国(占比超25%),其国内产量却不足全球1%,巨大的供需错配使其能源安全异常脆弱。

  • 政策驱动供应链重构:面对供应风险,欧美政策转向显著加速。美国方面,随着将铀列为战略重要矿物及相关行政令的签署,旨在“重建国内铀燃料循环控制权”;欧盟《完全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路线图》亦提上日程。这些政策直接刺激了市场对供应链重构机遇的重估,Cameco、Centrus Energy等相关企业股价的飙升正是投资者对这一逻辑的认可。

  • 更长期的需求爆发:巴克莱引用世界核协会预测指出,在核能超级周期的推动下,全球铀需求预计将从2024年的1.75亿磅激增至2040年的3.91亿磅,增幅达124%。彭博智库模型更预测,全球铀市场最早可能在2032年进入供应赤字状态。

需求复兴:东方崛起与新科技浪潮

瑞银报告则分析,铀的需求前景几乎完全锚定于全球核电的发展步伐。在过去十年中,铀需求年均增长率仅为1-2%,但未来十年,这一数字将迎来显著提速。报告预测,2025至2030年,全球铀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3.6%,并在2030至2035年进一步加速至4.9%。

需求的地理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虽然目前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仍是核电发电量的主要贡献者,但未来的增长引擎将明确转向东方。报告预计,到2035年,仅中国和印度就将贡献未来十年全球约四分之三的需求增长,两国在全球核能发电中的份额将从目前的约18%翻倍至35%。

此外,以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为铀需求开辟新的想象空间。尽管SMRs的大规模商业部署可能要到2030年代,但其在满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高耗能产业的稳定电力需求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这不仅为铀市场带来了新的客户群体,也强化了“核能复兴”的长期叙事。

供应困局:寡头垄断与投资不足

与需求端的蓬勃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铀供应面临着结构性困境。报告强调,全球铀供应端呈现出高度集中和受限的特征,这为价格上涨提供了坚实基础。

  • 地理与公司高度集中:2024年,全球约75%的铀矿产出来自哈萨克斯坦(39%)、加拿大(24%)和纳米比亚(12%)这三个国家。同时,前五大生产商(如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公司Kazatomprom、加拿大矿业能源公司Cameco等)控制着约75%的全球产量。

  • “价值优先”的供应纪律:过去十年,主要生产商已经从追求产量和市场份额转向“价值优先于产量”的策略。它们通过主动减产、将矿山置于维护状态等方式维持市场平衡。报告明确指出,在没有看到可持续的长期合同和足够高的价格出现之前,这些巨头几乎没有动力去重启闲置产能或投资新项目。

  • 供应增长有限且存在风险:报告瑞银预测,2025-2035年矿山供应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其中2025-2030年主要靠现有产能的重启(CAGR 6%),而2030-2035年则依赖新项目投产(CAGR 2%)。然而,项目开发面临严格的监管、工程挑战和融资困难,供应预测存在显著的下行风险。

  • 二级供应萎缩:来自政府库存、浓缩尾料再利用等历史上的二级供应正在枯竭,预计未来十年将以每年约3%的速度下降,无法弥补一级矿产供应的不足。

供需失衡加剧:持续扩大的市场缺口

当强劲的需求增长遇上受限的供应,市场失衡成为必然结果。

报告的核心模型显示,铀市场将在2025-2029年间保持短缺状态,尽管是温和短缺。然而,进入2030年代,随着需求增长显著超过供应增长,市场将陷入一个“持续且不断扩大的赤字”局面。

这种局面源于市场的“签约周期困境”:电力公司因下游(如浓缩环节)的不确定性而推迟签订长期合同,而生产商则因缺乏长期合同而不愿增产。这个僵局的打破将是市场走向的决定性时刻。

市场博弈:迟缓的合约与波动的现货

当前铀市场陷入一种“合约僵局”:一方面,公用事业公司因下游核燃料循环环节的不确定性,对签订长期采购协议犹豫不决;另一方面,生产商在看到可持续的长期订单出现前,不愿承诺新的供应。

然而,这种观望态度无法持久。根据行业咨询公司UxC的数据,未来二十年,全球公用事业公司约三分之二的铀需求(约30亿磅)尚未通过长期合约锁定。这意味着一轮大规模的库存补充周期终将到来。瑞银分析师认为,公用事业公司的需求可以被推迟,但终究无法避免。

在此背景下,现货市场与长期市场的价格出现分化。现货价格波动剧烈,更多地反映了金融机构(如Sprott实物铀信托基金)的买卖行为和市场情绪,而非真实的供需基本面。这些金融实体通过购买并持有实物铀,减少了市场上的可交易库存,从而放大了价格波动。相比之下,能够激励新矿山投资的长期合约价格,才是决定未来市场走向的关键。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浙商证券斩获金发奖:大模型平台...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4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简称“金发奖”)获奖名单。浙商证券自主研发的“基于...
核电复兴+供应集中,铀已站上十...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脱碳浪潮推动下,一场“核能复兴”正在酝酿。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瑞银11月24日发布的...
什么是etf期权交割日? 什么是etf期权交割日?期权交割日也就是行权日是指ETF期权合约到期时,买卖双方必须履行合约权利和义...
陈海保:未来家居行业竞争,将围... 乐居财经 李兰11月25日,梦天家居与中国火箭品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乐居高级副总裁、乐居财...
新吴光电:实控人之妹未被认定实... 《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 素心/作者 西洲 映蔚/风控 2025年11月11日,苏州新吴有限公司(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