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增长格局生变。
新经济e线获悉,经过去年爆发式增长后,今年来宽基指数ETF规模增速已明显放缓。Wind统计表明,截至2025年11月24日,股票ETF数量从去年年末的832只增加到1066只,对应的基金资产净值也从28876.80亿元增加至36021.33亿元,年内净增7144.53亿元,同比增加24.74%。
相比之下,规模指数ETF数量从去年年末262只增加到365只,整体规模从去年年末的21856.45亿元增加至23773.29亿元,年内新增规模1916.84亿元,增幅约8.77%。显然,这一增速远不及同期股票ETF的增速。
从股票ETF细分情况来看,年内规模增速居首的为主题ETF,其数量和规模分别增加至495只和7738.70亿元,较去年年末分别增加73只和3634.75亿元,规模增速高达88.54%;同样,行业ETF和策略ETF年内规模增速也均超过五成,分别从去年年末1892.42亿元和954.35亿元大幅增升至今年的3001.09亿元和1433.56亿元,年内增速分别达58.58%和50.21%。
有市场观点认为,今年来股票市场行情机会分布不均的特点显著,活跃资金紧盯少数高增长赛道,宽基ETF产品因缺乏行业属性的特征,其吸引力在今年的主题轮动行情中有所削弱。
不仅如此,今年来规模指数ETF内部结构分化也十分显现。截至2025年11月24日,仅沪深300一个挂钩ETF指数年内净增规模超过千亿元,达1683.23亿元。不过,由于最近一月大盘震荡,受指数下跌拖累,跟踪沪深300的ETF规模单月累计缩水超500亿元。
此外,今年来挂钩宽基指数的ETF产品中,新增规模逾百亿元的还有中证1000、中证500、上证50等3大指数产品,年内规模分别增加493.70亿元、339.05亿元、264.57亿元。与此同时,在全市场365个股票ETF挂钩指数中,多达138个跟踪指数ETF产品年内规模不增反减,占比近四成。
中证A500挂钩ETF净赎回居首
新经济e线统计发现,年内挂钩ETF规模变化情况表明,中证A500挂钩ETF净赎回位居股票ETF榜首。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11月24日,今年来中证A500挂钩ETF申赎净流出资金超900亿元,高达944.77亿元,位列各大宽基ETF资金流出榜首席。考虑到今年来中证A500累计上涨15.74%,对应的净值上涨带来规模增长约317.34亿元,但仍较去年年末的规模合计缩水约635.80亿元。
挂钩中证A500ETF资金流入变化
Wind
作为去年大卖的一个新宽基指数产品,中证A500ETF产品却出现了高开低走的态势,今年来规模缩水严重。截至2025年11月24日,包括增强ETF在内,跟踪该指数的ETF产品共计有41只,合计规模约1919.26亿元,仍位居第二大宽基指数产品,但较上证50的领先优势并不显著,后者合计规模为1859.75亿元,相差约59.51亿元。
按规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的话,共计有4只中证A500ETF产品规模超200亿元,分别为A500ETF华泰柏瑞、A500ETF易方达、中证A500ETF、A500ETF南方,分别达255.40亿元、228.15亿元、213.00亿元、210.38亿元。
两极分化的是,以中证A500增强ETF为代表,多达7只同类产品在亿元以下。截至2025年11月24日,规模最小的中证A500增强ETF天弘仅录得约1700万元。该ETF刚于今年6月5日成立,其募集规模为22459.6万元。自今年6月17日上市以来,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其规模已大幅下降92.43%。
此外,最新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还有A500增强ETF工银和A500增强ETF,分别仅约4600万元和4700万元。同样,这两只ETF均成立于今年6月,上市后基金规模便快速缩水。相较成立时的规模23417.80万元27594.71万元,其缩水率分别高达80.35%和82.97%。
据新经济e线了解,ETF的资金流向在2025年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即从2023和2024年以宽基类ETF为主要配置转为以行业ETF为主要配置的形态,其中,以TMT、金融地产等行业为主要配置,同时在宽基中减持大盘及科创板类ETF。
同样,从年内规模变化情况来看,今年来挂钩中证A50的ETF规模也缩水超百亿元。截至2025年11月24日,16只挂钩ETF无一产品规模突破百亿元,合计规模仅184.92亿元。整体来看,去年成立的6只产品无一例外上市后规模均出现缩水。如同类产品规模居首的平安中证A50ETF,基金资产净值从去年年末的89.05亿元下降至59.61亿元,缩水超过三成。
挂钩中证A50ETF资金流入变化
Wind
除了中证A500挂钩ETF外,今年来资金申赎净流出超百亿元的还有科创50、创业板指、中证A50、创业板50以及科创100等宽基指数ETF。
从市场表现来看,截至2025年11月24日,科创50今年来累计上涨31.11%,这一成绩在37只沪深两市核心指数榜中跻身前十位。尽管如此,扣除基金净值增长带来的规模增长外,其挂钩ETF规模较去年年末仍下降超百亿元,为113.50亿元。其中,今年来净赎回额达631.50亿元,仅次于中证A500挂钩ETF的缩水规模。
截至2025年11月24日,18只科创50挂钩ETF规模共计1708.11亿元。其中,单只产品规模破百亿元的ETF有三只,分别包括科创50ETF、科创板50ETF、科创ETF,对应的规模分别达730.57亿元、676.24亿元、114.31亿元,分属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三家管理人。
七家管理人新增规模破千亿
新经济e线注意到,从ETF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当下呈现出两超多强的发展态势。Wind统计表明,截至2025年11月24日,在前十大ETF管理人当中,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是唯二的两个“巨无霸”,把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旗下ETF规模合计分别高达8983.07亿元和8327.23亿元。从年内非货币ETF规模增速来看,受益于年内沪深300ETF、恒生科技ETF、黄金ETF等产品规模的增长,两家公司年内非货币型ETF规模增长分别达到2401.47亿元和2288.18亿元,涨幅分别达到36.49%和38.10%。
今年以来,华夏基金旗下有7只ETF规模增长超过百亿元。其中,居首的为沪深300ETF华夏,从去年年末1640.08亿元增加至今年11月24日的2190.15亿元,大幅增长550.07亿元,年内增速达33.54%。紧随其后的上证50ETF和恒生科技指数ETF,年内新增规模分别为269.92亿元和242.28亿元。
作为主题ETF,华夏基金旗下机器人ETF今年来表现抢眼,规模增长惊人,从去年年末的41.37亿元激增至今年11月24日的239.30亿元,其规模增速高达478.44%。二级市场上,其跟踪的中证机器人指数年内上涨20.91%。
同样,易方达基金今年年内也有8只ETF规模增长破百亿元,分别包括沪深300ETF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公司债ETF易方达、黄金ETF、恒生科技ETF易方达、人工智能ETF、科创债ETF易方达、机器人ETF易方达,分别增长了439.71亿元、221.23亿元、216.17亿元、203.65亿元、169.30亿元、139.36亿元、123.93亿元、113.97亿元。
包括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在内,今年以来共计有七家ETF管理人新增规模破千亿元,合计增加10599.58亿元。同期,全市场ETF规模从去年年末的37319.89亿元增加至56488.76亿元,年内增长19168.87亿元。二组数据进行对比可发现,上述七家管理人新增规模占比接近六成,高达55.30%,呈现出头部管理人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
另据晨星统计,过去五年,全球ETF提供商的头部格局相对稳定。规模前五大机构的地位几乎“固化”——贝莱德、先锋领航、道富银行、景顺和嘉信理财长期领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贝莱德的ETF管理规模高达5.28万亿美元,先锋领航的管理规模为4.02万亿美元,道富银行的管理规模超1.8万亿美元。尽管头部机构地位稳固,但市场格局悄然生变,中国力量崭露头角。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跻身全球ETF提供商二十强。其中,华夏基金为第18名,易方达基金为第19名。值得一提的是,华夏基金2023年底首次上榜全球二十强,位列第20名,2024年底升至第19名,如今提升至第18名。这也是首次有两家中国机构同时跻身二十强,且两家公司的ETF管理规模均突破1200亿美元。
随后华泰柏瑞基金以年内1191.82亿元的规模增长位列第三,旗下ETF规模合计逼近6000亿元,达5893.04亿元。除此之外,南方基金、国泰基金、富国基金年内的非货币型ETF增长也超过1000亿元,分别增加1187.70亿元、1184.03亿元、1173.80亿元。
相比之下,在55家ETF管理人中,年内有6家非货币型ETF规模出现下滑,其中居首的国联安基金规模下滑达到30.58亿元。其中,公司旗下半导体ETF、科创50ETF基金、沪深300ETF国联安年内分别缩水26.39亿元、15.89亿元、9.24亿元。另外,交银施罗德基金、汇安基金、国投瑞银基金、民生加银基金和南华基金的ETF规模亦出现下滑,以上5家ETF管理人均处于行业尾部,有名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