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消费投诉 | 扫码充电被投“百万医疗险” 扣费3个月才知情
创始人
2025-11-25 00:00:35

编者按:维护消费者权益,守护消费安全。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新消费时代保驾护航。

央广网南通11月24日消息(记者杨梦奎)近日,江苏省如皋市马先生向反映,其在小区电瓶车充电站扫码充电,两个多月后被“专属保障顾问”告知名下有个“百万医疗险”,且已被扣费3次。他与对方多次沟通要求全额退款,但没有结果。

涉事电动车充电站的二维码(央广网发 唐露 摄)

扫码充电误投保 知道时已扣费3个月

马先生说,11月初,他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其“水滴专属保障顾问”的电话,才知道自己名下多出了一个“水滴医保·百万防癌医疗险(旗舰版)”,且分别于今年8月22日、9月23日、10月23日从网银扣费0.7元、334.5元、334.5元,交易对象是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要不是对方打电话过来,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银行卡上每月还有这笔支出!”马先生说。

这个电话同时也让他知道了投保途径:今年8月在小区充电站扫码充电时误点了一个弹窗页面。

得知真相后,马先生向这名“专属保障顾问”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停止投保;二是全额退回已收保费。但对方表示,已超过犹豫期,不支持退还已扣保费。

记者体验充电 服务热线竟然是空号

日前,记者在马先生的指引下,来到了位于如皋保利广场2号楼附近的充电站实地体验。记者扫描充电站的二维码后,果然弹跳出带有“身份未认证,立即点击认证”黑色字体的白底页面,绿底白字的菜单中,写有“查看保险详情”的字样,整体页面左上角标注了白字灰底“广告”字样。但如果不仔细查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充电收费确认键。

充电扫码之后弹出的广告页面(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充电站现场的指示牌上写明,该充电站是由南通市昌升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安装和维护的,并留有服务热线电话,但记者拨打之后发现服务热线电话竟是空号。

记者采访后 保险经纪公司全额退款了

随后,记者拨打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客服电话,大约1分钟后,人工客服接通。说明马先生的遭遇及诉求后,客服人员表示,客户可能是误操作,但这款保险属于消费型保险,截止目前只能退保32.37元。

在记者表明身份之后,客服人员又表示,给客户带来了不好的服务感受,非常抱歉,会尽力来申请所退保费额度,并会主动联系客户。

记者采访后不久,马先生打来电话告知,保险经纪公司已经给他全额退款了。

市监局要求整改 物业公司和充电站维护公司负责人被约谈

马先生表示,虽然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但充电扫码跳出广告这种乱象,应该得到查处,应该提醒更多人的人知道,避免上当。

于是,就马先生的遭遇,记者分别向南通市12315热线和如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了情况。

两个工作日后,如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充电扫码之后弹出广告、服务热线电话是空号情况属实,小区物业公司和充电站安装维护公司负责人均已被约谈。

市监局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目前物业公司和充电站安装服务公司的整改措施是:首先将服务热线电话换成可以联系到直接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其次,要求小区物业公司在每一个充电扫描的二维码上方,安装一个提示牌:扫码之后有广告,要注意识别。如果还有业主扫码充电之后出现类似情况的,小区物业项目负责人要协助相关人员及时处理退款事宜。

此外,关于扫码之后跳出广告的问题,市监局已调查到,提供扫码收费平台服务的是安徽合肥的一家科技企业,该局将发函给合肥方面的市场监管部门,对该公司加强监管,督促该公司做出整改。

律师:“默示投保”既不合法,也不合规

江苏省天倪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志华认为,在这起事件中,保险经纪公司的行为是“默示投保”,既不合法,也不合规。从法律角度看,保险合同的成立必须以投保人真实、明确的意思表示为前提。保险经纪公司通过扫码充电场景下的弹窗页面进行保险销售,虽形式上可能具备用户点击确认的流程,但在未充分、明确告知用户保险内容、扣费方式及金额的情况下,极易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下“被投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应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显然,保险经纪公司在用户未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连续扣费,涉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其“超过犹豫期不予全额退款”的说法,明显缺乏合理依据。

其次,充电站的安装维护公司,负有提醒义务与平台管理义务。充电站安装维护公司作为充电服务的提供者,对其平台页面内容负有审核与管理义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经营者应当对服务内容负责,提供真实、准确的服务信息,并对可能误导消费者的环节予以明示。因此,充电站安装维护公司有责任在扫码页面设置明确提示,避免用户因页面误导而进行非自愿的误操作。

张志华认为,“扫码后强制跳广告”的现象,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强治理。扫码充电作为公共服务场景,其页面若嵌入具有误导性的广告内容,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扰乱市场秩序。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依据《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加强对扫码服务平台的监管,特别是对诱导点击、未显著标识“广告”等行为进行规范查处。

张志华也希望通过此次事件提醒消费者,在使用扫码服务时,应仔细辨别页面内容,特别是涉及授权、投保、付费等环节,谨慎点击。如发现被扣费或“被投保”,应第一时间保存截图、扣款记录等证据,通过以下途径维权:一是向服务提供方直接投诉,要求说明情况并退费;二是拨打12315热线或12345热线投诉。如以上两种方式不能解决,必要时也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经营者承担欺诈或误导行为的赔偿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啄木鸟消费投诉 | 扫码充电被... 编者按:维护消费者权益,守护消费安全。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新消费时代保...
皇马主帅阿隆索:我们需要在关键... 在刚刚结束的西甲联赛中,皇马以2-2战平埃尔切,遭遇了连续三场不胜的尴尬局面。这场比赛不仅让球迷们心...
科研人员揭开嫦娥六号月壤黏性之... 记者11月24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嫦娥六号月壤样品,该所祁生文研究员团队系统...
冒用英烈警号行骗,警方:拘! 澎湃新闻记者 熊强 11月24日,澎湃新闻从云南省公安厅获悉,一名男子虚构“市公安局民警”“特警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