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朴朴超市,实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进群
继叮咚买菜、小象超市后,前置仓生鲜赛道的另一大玩家,朴朴超市也确定要进入线下开实体超市店。多位市场人士向《商业观察家》确认,朴朴超市线下首店会开在福州,中型超市业态,目前首店场址的商务推进还在过程中,未最终落定,因此,开业时间、门店具体面积、SKU品项数,也不能最终确定。
“现在离开业还早,但肯定是福州,面积、SKU要等开业才知道,开业之前都还会反反复复变化的。”
有市场人士则对《商业观察家》称,朴朴超市的线下首店,现在的意向可能是要开在福州远洋德呈乐提港(原爱琴海购物中心),“基本确定是这个场址。”
该场址未能获得朴朴确认。接近朴朴超市的人士则对《商业观察家》称,商务还在推进中,有待最终确定。
远洋德呈乐提港目前没有超市业态。之前则是永辉一家胖改店于此营业——永辉4月25日于远洋德呈乐提港开业了一家胖改店,但没过多长时间,到9月初时,该店就闭店退出了。此后到目前为止,远洋德呈乐提港一直没有超市入驻,“空窗”。
一
流量
对于朴朴超市进入线下,意义在什么地方?或者说,前置仓生鲜电商纷纷进入线下开实体超市,会为整个超市业带来什么?
《商业观察家》也总结了以下四点可能性。
一、要流量。
目前来看,前置仓生鲜赛道的增速已经下来了,2025年来,包括朴朴超市、叮咚买菜等,销售增速在大幅下滑,到第三季度时,像叮咚买菜的GMV同比增速已经不到1%了。而对于未来——2026年的市场发展,玩家普遍预计市场大环境可能会更不乐观,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这个赛道里的玩家而言,它们可能需要去找到新的成长空间。
空间之一,就是去做线下,从线下要场景,要流量,要订单。
一方面,线上1小时达到家业务当下还能实现大幅增长的企业,是山姆会员店、盒马、奥乐齐。
山姆的线上到家业务,2025年能实现超过30%的同比增幅;盒马凭借前置仓线上到家业务则正在大举下沉三四线市场;奥乐齐的线上到家订单能占到它总销售比重的三分之一了。
这三家企业都有一个共性特征,都是走店+仓的业务模型——通过做线下门店带来实物购物体验,带来商品信赖感与品牌信用,带来自然流量,进而抓取买菜主力人群——家庭人群;通过前置仓(或店仓合一)做线上则赢得年轻人群,并实现高效的线上到家订单履约,为消费者带来购物便利性。
所以,线上+线下不止是竞争,在消费场景上也存有互补,要覆盖多场景就都需要去做。就像线下企业都在做线上到家业务一样,线上企业也会进入线下做到店业务。
另一方面,目前的线下到店市场,大家都不怎么敢开店了,存量的大卖场超市等则在大量关店,由此,这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商铺租金、人工、设备等等成本费用,都没有涨了。
实际上,很多城市的商铺已经空了许久没有租出去,进而,商业地产“低迷”让租金(线下流量价格)处于低位。
这个时候,前置仓生鲜电商如果要流量,进入线下,会相对是一个好时机。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小象超市、朴朴超市近期要进入线下,以及山姆、盒马、奥乐齐等玩家也在大举开店扩张的原因。
二
新趋势
当下超市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是:通过现制熟食等3R品类(即热、即食、即烹)来做销售做毛利,很多超市计划把3R品类做到总销售的30%以上。
那为什么3R品类有机会做大呢?
因为人们想要烟火气,想要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所带来的人情温度感。
因为“消费降级”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大增,也在催生超市3R品类的发展。
就是说,以前去购物中心地上三四楼大型餐馆吃饭的人群,因“消费降级”可能会去购物中心地下一层的超市,通过现制3R品类来解决吃饭问题——他们的花费将会节省很多。
以前不在意健康,习惯通过餐馆及外卖解决吃饭问题的人群,随着对健康的更加关注,可能会重回超市吃新鲜食材——这不是要他们去超市买菜回家做饭吃,这已不太可行,而是让他们能吃到超市现场加工的更健康、更新鲜的食材。
而现制3R品类这块业务,是线上做不了的,必须进入线下做。
烟火气的温度感一定需要线下来营造,线上购物则是冷冰冰的,带不来这种温度感。所以,人们一进入到线上,就是简单的比价——既然你对消费者没有温度感,那消费者也不会对你有温度感。
朴朴超市这类前置仓,之前做的是本地综合超市的线上化,目标是要平替本地实体超市。
然而,得益于现制3R品类、烟火气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个趋势所能释放出来的巨大量能,“平替”于当下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了。
那么,线上超市只能跟进这波趋势——走到线下,做实体店。
三
生存
当下的线上小时达市场,已经出现了分化现象——山姆等玩家的线上到家业务仍能实现超过30%的同比高速增长,其他前置仓到家玩家则增速下滑到个位数增长了,它们的整体销售额被山姆等玩家拉开到一倍左右距离。
那么,这些增速下滑的企业,就需要思考生存问题了,因为线上市场相比线下市场,会更集中,很有可能会出现“赢者通吃”、“大鱼吃小鱼”的情况。
由此,像朴朴超市这样的企业去做线下,如果成功,对于它的生存能力可能会有帮助;对于它的企业价值,会有提升。(包括被投资被收购的价值)
具体来说,表现在四个层面。
首先,是新空间。
线上零售无界,线下零售有边界。
通过做线下,朴朴能收获线下的“物理空间壁垒”,300亿年销的朴朴进入到分散的线下,则也算是“大鱼”了。
通过做线下,朴朴超市能更好做出生活方式引领能力。
通过做线下,在线上增速乏力的情况下,也能摊薄朴朴线上业务的供应链等成本。
通过做有空间壁垒的线下,如果做得好,做成功了,还能吸引巨头注意,阿里、美团、京东都在做线下,尤其是美团旗下的小象超市都在做线下。
未入场但在关注线下的互联网巨头也不少。因为互联网的人口、流量红利已经到顶了。
其次,提升客单价。
线下的客单价要高于线上,比如,山姆的线下到店客单价达到千元,线上客单价200元左右。
朴朴通过做线下,能提升客单价,进而提升整体毛利额表现。
客单价的提升——即做大单客产值,在存量市场中,很重要。
第三,提升频次。
有线上线下双渠道,能提升部分消费者的使用及购买频次。而频次意味着更好的粘性。
最后,做密度。
通过店+仓,大店+小店,中心化商圈店+社区,实现一座城市的密度布局,做到密不透风,那么,就能得到更好的生存能力。
因为有密度后,你的市场份额会更高,你的物流履约成本会更低,你的毛利会更稳定,你的供应链运营效率会更高,你的议价能力会更强。
四
下沉
做店仓合一模型的盒马鲜生,从去年开始,大举下沉了,而且,它开的几乎每一家下沉市场新店,生意都很好,很多下沉市场新店的销售业绩都能排到盒马全国门店的前列。
由此,可以说,盒马鲜生的此波下沉,验证了“店仓合一”模型下沉的有效性。
这为“后来者”也开辟出了一条路子,即纯前置仓玩家也可以走盒马线生的路子去做下沉市场,也可以去开线下超市做“店仓合一”。
之前,纯前置仓生鲜玩家的市场下沉,并不是很理想,它们主要做的还是一二线等高线城市市场,下沉市场销售没有做得特别大,一些玩家曾经的下沉,也有所回撤。
这可能是因为下沉市场的生活节奏更慢(收入也相对应更低),人们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喜欢到线下门店去看一看、逛一逛。收入相对低,人们也更不喜欢用“金钱去换时间”——线上小时达到家由于多了一道末端配送成本,商品售价要贵一点。
包括一些生活节奏慢的二线市场,线上到家订单也都没有做得特别大,前置仓玩家做这些市场也很辛苦。
盒马鲜生的此波下沉,则为市场带来了一个启示,就是做下沉市场还是需要有到店业务的。
像盒马鲜生去年新开的徐州店,这家店是盒马鲜生江苏销售额最高的店,但9成左右的订单是到店订单,只有一成左右订单是到家订单。
它显示,做下沉市场,需要到店业务来做渗透来起量,需要到店业务来做品牌形象与心智,同时,下沉市场分散,需要中心化的大店来聚集流量,并来产生利润——分散的下沉市场,订单不足会导致履约成本更高的到家业务很难赚钱。
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