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江一苇 潘几鹤
进军AItoC市场,阿里接连出招。
11月26日,阿里宣布,千问与全新的夸克AI浏览器深度融合,加速实现对C端场景的全面覆盖。
接近该项目的人士透露,夸克AI浏览器在电脑上的安装量高达1.1亿。阿里此举,旨在把浏览器打造为下一阶段千问能力的核心载体。
9天前,阿里“千问”亮相,定位为“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基于阿里自研的千问大模型,与各类生活场景生态结合,与ChatGPT展开全面竞争。

千问APP公测版上线一周,下载量已突破1000万次。
此次与夸克AI浏览器的深度融合,千问已跳出单一APP的维度,转而作为阿里C端的核心AI引擎,系统性重塑旗下产品的底层能力。
黄金入口
千问与夸克,阿里旗下两大AI核心产品顺利会师,形成紧密战略协同,路径清晰明确。
AI的兴起,正驱动PC端重回生产力工具的中心。浏览器作为电脑上最核心的入口,几乎涵盖用户获取信息与执行任务的所有场景,AI助手的能力空间巨大。
在移动端之后,千问进军PC端,可以成为其释放最大价值的“黄金入口”。

IDC报告预测,到2028年,中国搭载AI功能的PC年出货量,将是2024年的60倍,也印证了用户对PC端AI功能的强劲需求。
纵观目前各种AI浏览器的表现,看似激烈,却尚未出现领跑者。
谷歌旗下的Chrome,占据全球浏览器约七成份额,但推进AI的进程较为保守,只是将AI作为“附加项”。
10月下旬,OpenAI推出首款AI驱动浏览器Atlas,主打“智能体+场景落地”。只是,其多平台适配尚未完成,且智能体处理复杂任务时仍有局限,用户数较低。

来源:视觉中国
千问则直接成为了夸克AI浏览器的“系统底座”。
这种深度融合,使得千问从“浏览网页的辅助工具”升级为“系统级的任务助手”,其领先的产品形态,也带来了完全不同于“AI插件模式”的用户体验。
现在,千问通过与夸克AI浏览器的深度结合,以软件形态突破硬件限制,使得传统电脑也能实现与AIPC一致的体验。
精准出击
得益于从信息窗口升级到智能中枢的前期铺垫,再加上夸克“过亿装机量+深受年轻用户喜爱”的既有优势,千问进入夸克的过程,非常丝滑流畅。
全新的AI浏览器,在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上,能做出差异化。
具体来看,千问深度内嵌在界面里,延续了夸克一贯简洁的页面路线,同时充分考虑哪些是方便调用和交互AI的路径,规划了多种陪伴形态。

用户可在夸克首页搜索框、侧边栏,直接调用千问,不需要切换标签页,减少了许多重复的操作步骤。
用户能随时随地把千问“拎”出来,实现“边浏览边对话、边看边总结、即问即答”,非常直接。
这种交互的流畅性,对于需要同时段处理多任务的打工人,或者喜欢边看电视剧边找AI聊天的追剧达人来说,精准戳中了痛点。
在如何发挥系统级能力上,夸克走出更激进的一步。

用户可将千问“常驻桌面”,无需打开夸克AI浏览器,也能直接唤起千问AI助手,处理任务。
千问悬浮球、千问划词和千问截屏等六大“千问智能套件”,贯穿于搜索、阅读、文档撰写、文件处理等高频场景中。
比如,当你打开word文档,研究一份报告时,发现某个专业术语看不懂,截屏告诉千问,省去了打开浏览器、复制、粘贴的步骤。通过共享屏幕,让千问直接上手干活。

换句话说,之前那些常规的AI操作,如果用户仍觉得繁琐,现在夸克可以一键简化为快捷指令。
这种革新性的体验,颠覆了传统浏览器的既有逻辑,放大了便捷、强大、好用的特点。
发力C端
作为阿里AI战略的关键落子,拥有千万级移动端用户的千问,加上夸克,将产生指数级影响。
千问作为阿里C端的核心AI引擎,也将系统性重塑旗下产品的底层能力。
“AI与更广泛的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是一个强大的倍增器。”
11月25日,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在电话会上表示,基于AI模型和阿里生态优势,千问APP有望率先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为用户提供巨大的消费价值。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
在AItoB加速增长的同时,阿里决定全力入局AItoC,通过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提升决策效率,最终将用户留在阿里生态内。
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AItoC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5%。而且,中国消费者的AI使用习惯正在形成。

“千问”将深度整合淘宝、饿了么、飞猪等,把AI能力渗透到电商购物、外卖点餐、旅行规划等高频场景,打造连接用户与海量生活服务的智能桥梁。
现阶段,千问和夸克的深度融合,只是开了个头,后续还有更多创新玩法值得期待。
做真正“AI原生”的浏览器,阿里野心很大,手里还有大量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