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资接手恒大汽车?恒大汽车要起死回生了?
创始人
2025-11-27 11:08:39

在造车新势力市场上,恒大汽车无疑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作为跨界造车的代表,恒大汽车曾经在市场上相当红火,然而后续的暴雷也同样备受关注,就在最近广州国资接手恒大汽车子公司的消息传来,让人不禁想问恒大汽车要起死回生了吗?


一、广州国资接手恒大汽车?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界面新闻从天眼查网站获悉,恒大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近日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退出,新增广州聚力现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聚力”)为控股股东。

广州聚力对恒大两家子公司的出资额分别为25亿元和50亿元,持股比例各为100%。这两家公司均是恒大汽车体系内的重要主体。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聚力成立于2024年10月,是一家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高达26.4亿元,由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南沙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六家国有企业共同持股。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背靠实力雄厚的股东,在产业投资与资源整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此前恒大汽车受市场下行及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资金链断裂陷入危机。该公司2023年财报显示,恒大汽车总负债高达725.43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208%。其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838万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54亿元大幅减少75.17%,净亏损202.56亿元。

恒大汽车自成立以来旗下仅有恒驰5一款车型,且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恒大新能源汽车(天津)有限公司是恒大汽车在天津的生产主体,该基地的生产自2024年1月起已全面暂停。


二、恒大汽车到底该向何处去?

当前,恒大汽车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如今国资如此大手笔,我们又该怎么看呢?

首先,此次广州国资接手的虽为两家子公司,却承载着恒大汽车的核心产业价值,意义远超资产转移本身。从工商信息来看,被接手的恒大汽车两家子公司,不仅手握恒大汽车在广州大量的建设用地,更是恒大汽车在华南地区的生产运营核心。作为广州聚力现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的首个投资项目,这两家子公司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前者关联智能汽车研发体系,后者承载整车生产职能,二者共同构成恒大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天津、上海等地生产基地相继进入破产清算的当下,广州国资的介入相当于为恒大汽车保留了最后一块“产业根据地”,避免了核心资产的无序流失,这对区域汽车产业生态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必须清醒认识到,恒大汽车的崩塌并非源于技术路线错误或市场定位失败,而主要是资金链断裂所致。回顾其发展历程,恒大曾以“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的激进模式,在短短三年内投入超数百亿资金,并自建工厂、招募数千名工程师,一度构建起覆盖三电系统、整车平台到销售渠道的垂直整合体系。这种“重资产、高投入、快扩张”的路径虽饱受诟病,但也确实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可观的技术储备与制造能力。问题在于,当母公司流动性枯竭,无法持续输血时,整个造车项目便如空中楼阁般迅速坍塌。大量已形成的固定资产、专利技术和人才团队沦为“沉没成本”,不仅造成企业自身损失,也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构成资源浪费。因此,这种因融资断裂而非效率低下导致的退出,本质上是一种“非帕累托最优”的市场失灵,亟需外部力量介入以实现资源再配置。

第三,广州国资的入主为恒大汽车打开了多重可能性空间。一方面,若广州市政府决心全面重启恒大造车项目,则需引入新一轮巨额资本投入,用于恢复产线、更新供应链、重建品牌信任并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淘汰赛”阶段,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等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新玩家突围难度极大。在此背景下,单纯复刻恒大原有的高端智能电动车路线恐难奏效。

另一方面,更具现实可行性的路径或许是“资产盘活+功能转型”。广州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拥有广汽集团等龙头企业,但在零部件本地化、代工产能弹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若将恒大南沙基地改造为开放式的新能源汽车代工平台,类似于富士康在电子制造领域的角色,则可为本地乃至全国的新势力品牌提供柔性制造服务,既消化闲置产能,又强化区域产业链韧性。此外,其电池、电驱等子系统亦可剥离为独立供应商,融入大湾区新能源供应链体系。这种“去品牌化、重制造化”的策略,或许比执着于复活“恒驰”品牌似乎更有效。


第四,尽管国资接手带来了诸多积极信号,但恒大汽车要想实现全面复苏乃至“复活”,仍需跨越重重障碍。首要问题是资金筹集与使用效率。即便有国资的支持,面对庞大的债务负担和持续运营所需的现金流,如何高效筹集并合理分配资金将是一大考验。另一方面,是整套管理体系的重构,恒大汽车此前经历的动荡已经导致了整体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陷入瘫痪,再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够重建一只有战斗力的管理队伍,才是最需要考虑的事情,更何况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日趋白热化,竞争愈发贴身肉搏,恒大汽车能否快速恢复战斗力才是最关键的。

可以说,广州国资的出手,本质上是一次以产业价值为核心的风险处置,而非简单的“接盘救市”,这才是我们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想的三个选择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作者 | 陈颐编辑 | 方展博在这个技术天天变、新车月月发的...
行业再现预付款订单!拿下超45...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雨辰 图片来源:图虫拿下超450亿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订单后,龙蟠科技(6...
加码创新药!泰康人寿举牌复宏汉... 险资入市脚步不停。11月26日,泰康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受托人泰康资产香港管理的账户在二级市场买...
支援香港大埔救灾,阿里、滴滴、... 资料图。本文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支援香港大埔救灾,阿里、滴滴、腾讯、字节、小米、京东等大厂捐款捐...
宗馥莉时代落幕?解析娃哈哈高层... 作者 | 十三妹今天突发消息,宗馥莉职务有新变动。根据杭州娃哈哈工商变更信息,宗馥莉卸任法定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