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1年的坎坷上市之路后,奇瑞汽车终于圆了上市梦。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在港股上市。不过,首日表现并不太亮眼,尽管盘初涨幅一度超过10%,但收盘时已收窄至3.80%,总市值达到1841亿港元。
奇瑞汽车最早曾在2004年尝试IPO,后续又有多次尝试,但始终未能如愿,直到此次赴港上市,奇瑞汽车终于圆了上市梦。
募资规模91.45亿港元
这一募资规模在今年的港股新股中名列第6,今年前5名新股的募资总额均超过百亿港元。
在认购方面,本次奇瑞汽车公开发售(散户认购)项下的认购倍数为308.18倍,虽也不低,但相比较于一些热门个股数千倍的认购倍数仍显平庸;而国际发售(机构认购)项下的认购倍数则为11.61倍。
同时,奇瑞汽车本次上市还引入了13家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旗下HHLR、景林资产、大家人寿、国轩香港等知名机构,以及国资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公司等。
而根据招股书披露,奇瑞此次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以下五个方面:
35%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
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
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
10%用于提升公司位于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
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此次港股上市,是奇瑞迈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也是扛起更大责任、迎接更大使命的全新起点。”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未来的奇瑞不仅要追求商业价值的成功,更要追求社会价值的贡献。奇瑞将借助资本的力量,加速技术创新,深化全球布局,持续做强汽车主业;同时也将积极培育更多优秀企业,助力它们化茧成蝶、接力上市,为产业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奇瑞立志成为“创新驱动、全球信赖的智能出行生态引领者”,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资产负债率仍旧偏高
据了解,作为中国头部的几家车企之一,奇瑞汽车最大的特点是在出口层面。自2003年起,奇瑞汽车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量第一。2024年,奇瑞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第一,在北美及亚洲(中国除外)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二。
奇瑞汽车此前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到8月,奇瑞集团累计出口汽车79.88万辆,同比增长10.8%,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而在8月,集团出口汽车12.95万辆,同比增长32.3%,不仅连续4个月出口突破10万辆,且创造了单月出口新纪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奇瑞汽车面临的挑战并不小,尤其是当前中国车企正在不断借助新能源汽车的突破,持续向海外市场进军。以比亚迪为例,今年1到8月,比亚迪乘用车及皮卡海外累计销售已超过63万辆,8月则是在海外销售超过8万辆,同比增长146.4%,正一步步追赶奇瑞汽车的出口规模。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最大动力。相比之下,奇瑞汽车的新能源发展速度偏慢。招股书显示,虽然奇瑞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3.2%增长到2025年一季度的27.3%,但相比其他头部新能源车企仍有一些距离。
在收入方面,奇瑞汽车近几年也是不断大跨步前进,2022年、2023年、2024年,奇瑞汽车的收入分别达到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奇瑞汽车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燃油车销量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所致。
在利润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个月,奇瑞汽车实现利润分别为人民币58.06亿元、人民币104.44亿元、人民币143.34亿元及人民币47.26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6.3%、6.4%、5.3%及6.9%。
此外,奇瑞汽车的资产负债率也颇高,在2022年时一度达到93.1%,而在202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才逐渐降低到87.7%。
责编:万健祎